复合相变余热利用回收技术

复合相变余热利用回收技术

ID:41669108

大小:56.0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29

复合相变余热利用回收技术_第1页
复合相变余热利用回收技术_第2页
复合相变余热利用回收技术_第3页
资源描述:

《复合相变余热利用回收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复合相变余热利用回收技术在全国著名传热学专家屠传经教授的带领下,为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1984年与屠传经教授一起创办了紧密型的浙江大学科研生产联合体,是德淸县厂校合作“德清模式”的一个缩影,原省人大副主任吴敏达同志、湖州市邵副市长等领导曾亲临联合体厂考察指导。岑可法院士和校系领导多次到联合体厂指导工作。国际多名热管技术著名专家到厂里参观交流。浙江大学热管技术研究团队,研制出用于高、中、低温余热回收、安全可靠的敞开型热管式余热回收装置,德清县莫干山节能设备厂作为协作单位,推广应用新技术,取得了良

2、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11年5月,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系与德清县莫干山节能设备厂签订了有机热载体炉热管余热利用回收技术的开发(委托)合同,项目委托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系的教授、专家团队,进行技术攻关、产品研制、开发,研究开发经费总额为200万元。目前的项目已完成合同规定的所有内容,科研经费基本支付完毕,企业也取得了较好的效益。有机热载体炉是广泛应用于印染、化工行业的一种工业锅炉,仅杭州市就有上千台在使用运行,在我省的用户超过6000台。由于印染、化工行业工艺对介质工作温度的特殊耍求,有机热载体锅炉

3、尾部的排烟温度比较高,一般为310°C〜360°C,导致有机热载体锅炉综合热效率低,不仅造成能源的浪费,也对环境造成污染。针对这一情况,该厂于2011年与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系的洪荣华教授等专家一起,共同研制开发了有机热载体炉热管余热利用冋收装置种新型的节能余热回收设备。通过2011年、2012年的推广应用,不断完善,形成系列,取得了较好的节能与环保效果。该技术被浙江省技术监督局列入“09年度浙江省特种设备节能推广技术目录(第一批)”。印染、化工行业在使用有机热载体炉时,生产工艺中需要使用蒸汽,因有机

4、热载体炉运行中不产生蒸汽,因此需耍另行配置蒸汽锅炉或购买蒸汽,而使用该厂生产的热管余热利用回收装置,利用烟气废热生产蒸汽,以达到满足生产需要,提高有机热载体炉热效率,节约能源的目的。项目的主要创新点。1.有机热载体炉热管余热回收装置采用新型的热管工质配方,使高效超导传热元件——热管的传热效率高、结构紧凑、体积小。2.传热元件热管固定在设备中部,热管两端可自由伸缩,热应力小。3.水、蒸汽与热源之间双重阻隔,确保安全不渗漏。4.烟气走热管管外,容易清灰。5.烟侧阻力小,节约运行能耗。产品主要技术指标。1

5、.适用烟气温度:250°C~450°C;2・适用烟气量:5000Nm7h~40000Nm7h;3.蒸汽蒸发量:0.5t/h-台〜3.Ot/h-台;4・蒸汽工作压力:0.4MPa~1.0Mpa;5•烟气侧阻力:300Pa〜700Pa。项目可行性、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近儿年來,随着国家各项节能减排政策、法律法规不断出台,企业自身降低能耗、降低生产成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要求,为新型高效的节能设备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在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产品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该厂得到了浙江大学专家教授团队的技术支

6、持,在图纸设计上,和样机试运行上,充分利用了在浙江大学的国家级热能工程重点实验室的装备,使产品一进入市场,就得到用户的认可,并得到省、市相关领导部门的支持。经济效益:2011年〜2012年两年,该厂共计生产有机热载体炉热管余热刨收装置34台,创产值;376万元,实现税金45.2万元,实现利润52.6万元。社会效益:按每台有机热载体炉热管余热冋收装置每天运行16小时,年运行4800小时,累计生产的余热冋收装置每小时可生产蒸汽36t,以蒸汽120元/I计算,年节约资金2073.6万元,社会效益显著。回顾

7、有机热载体炉热管余热利用回收装置研制工作,开展两年多的工作历程,企业得到上级各方面领导、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系洪荣华教授等专家的关心和支持,是这项工作得以顺利完成的首要条件。项目进程中,浙江大学的专家和企业科技人员不断创新,契而不舍地敬业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本项目产品在设计理念、节能效率、结构新颖、安全可靠等方面得到使用单位的好评。我国的有机热载体炉在印染、化工等领域的使用非常广泛,极大部分未采用余热利用设备,或是设备的节能效率不高。随着国家对节能降耗管理力度的加大和能源价格的不断上涨,以及用能企

8、业自身的节能要求,该产品市场潜力巨大。通过提高市场营销的力度,相信生产和销售量会大幅度提高,给予企业创造出更好的效益。在取得现在成果的基础上,我们还将与浙江大学的专家一起,不断完善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研发新型节能产品,加快产业化,为节能减排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