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学系列】蔡震:郭沫若对文化中国的启示[整理]

【蜀学系列】蔡震:郭沫若对文化中国的启示[整理]

ID:41720066

大小:341.23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8-30

【蜀学系列】蔡震:郭沫若对文化中国的启示[整理]_第1页
【蜀学系列】蔡震:郭沫若对文化中国的启示[整理]_第2页
【蜀学系列】蔡震:郭沫若对文化中国的启示[整理]_第3页
【蜀学系列】蔡震:郭沫若对文化中国的启示[整理]_第4页
【蜀学系列】蔡震:郭沫若对文化中国的启示[整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蜀学系列】蔡震:郭沫若对文化中国的启示[整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蔡震:郭沫若对文化中国的启示访中国郭沫若研究会会长蔡震钟永新中国郭沫若研究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郭沫若纪念馆蔡震研究员接受访谈。(赵萌摄2012年8月31日)【人物简介】蔡震,中国郭沫若硏究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郭沫若纪念馆研究员,四川郭沬若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阅读提示】♦在面对古代典籍时,郭沫若想到的不只是整理,而是“发现”。从中去发现、认识古代的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社会变革。♦郭沫若从事学术研究,不是把自己封闭在书斋里做学问,而是具有鲜明的现实目的。♦你不能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固有的、保守的传统里,必须要进入到世界文化的视野中,才能

2、有所超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郭沫若一生所经历的时代,都是整个社会处于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作为一个有理想、有担当、有作为、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而没有忧国忧民之虑,不为忧国忧民之事,那是不可想象的。♦认识郭沫若,需要“知人论世”。你必须把他置放于其生存、活动的时代背景里才能给予客观评价。由古籍古物寻找历史的真实由现实社会探索未来的走向钟永新:蔡会长,您好,中国郭沫若研究会举办过许多有国际影响的郭沫若学术研讨会,这些学术活动对郭沫若研究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请问在当代视野下如何更好的传承和发展郭沫若的学术思想和观点?7U、震:这个问题可

3、以分两个层面來看:第一,从郭沫若所涉及的学术领域说,他一生涉猎的学科很多,他的学术思想和观点应该放到相应的各专业领域里去讨论;第二,从郭沫若一生治学的整体角度,來考察、评说他的学术思想和学术理念。关于他的学术思想和观点至今还能给予我们什么启示的问题,应该属于从第二个层面去思考的方面,我认为最重要的有以下两点:其一,郭沫若在学术上具有创造精神,坚持创新意识。郭沫若是学医的,但是《女神》的创作成为新诗历史的一个重要起点。郭沫若又是从文学创作转而治史的,但他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研究开创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派。这有才、学、识方面的原因,更

4、重要的应该是他具有创造精神、创新意识。郭沫若认为清算中国的社会,是前人所未做到的工夫,世界文化史上关于古代中国的记载,还是一片空白,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里面没右一句说到中国社会,所以,他去作中国古代社会的研究,以填补世界文化史上的白页,为恩格斯的著作写续篇。这体现了他在学术上的创新思维。他在面对《诗经》、《书经》这些古代典籍时,想到的不只是整理,而是“发现”。从这些典籍中去发现、认识古代的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社会变革。历史研究如此,古文字研究也一样。郭沫若开始研究甲骨文的时候,甲骨之学刚刚建立不久,但他不是仅仅为了研

5、究古文字而进入这个学术领域。在研究古代社会的过程屮,郭沫若发现仅凭已经被后人修改过的典籍是不行的,需要从地下发掘的古器物,从那些古器物上的刻辞、铭文去发现一个真实的古代社会。于是他进入了这个新的学术领域,并且以他的研究工作成为“甲骨四堂”之一。(注:甲骨四堂是指对甲骨学作出重人贡献的四位中国学者。他们是:郭沫若(字鼎堂)、董作宾(字彦堂)、罗振玉(号雪堂)和王国维(号观堂)。人称:“甲骨四堂,罗董郭王。”陈了展语)。唐兰曾评价他们的殷墟卜辞研究“自雪堂导夫先路,观堂继以考史,彦堂区其吋代,鼎堂发其辞例,固已极一时之盛。”)其二,他的

6、学术研究都有很鲜明的现实目的性郭沫若从事学术研究,不是把自己封闭在书斋里做学问,而是具有鲜明的现实冃的。他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正值中国社会处在“风雨如晦”之时。面对这样的现实,面对从这样的社会现实出发怎样走向未来社会的思考,他生出了“把中国买际的社会清算岀来,把中国的文化,中国思想,加以严密的批判”这样的学术动机。《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成为上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史论战中的重要学术论著。《甲申三百年祭》历经六十余年仍葆有学术生命力,也是因为它表达出深刻的现实意义。所以,毛泽东称赞郭沫若的史论,“有大益于中国人民”。丙史M8『沫若年谱星;郭

7、殊芳全*•I郭炼毎金*丄郭殊弟全拿——郭诔弟全勢1rf9■J郭沫若著作部分书影(资料图片)进入世界文化的视野才能有所创造钟永新:您曾在首都图书馆讲座上专题介绍郭沫若东瀛留学之路,并在日本举办过“郭沫若与日本”的学术演讲,提出郭沫若在日本的二十年是“文化越境的行旅”,能否谈谈中日文化交流融汇对郭沫若的影响?蔡震:郭沫若从创作《女神》开始步入文坛。《女神》是一个中国留学生在日本留学期间创作的一部新诗集,与当时国内文坛的胡适等人新诗写作的“尝试”没有关系。《女神》那样的新诗,在当时的新文坛上恐怕是难以岀现的,为什么胡适他们在小心翼翼的尝试

8、呢?因为有各种束缚,放不开手脚。郭沫若在日本就不同了,没有那些束缚,没有任何顾忌,他所大量接触的是近代以来的西方文学,是受到西方文学影响而发展起来的日本近代文学,再加上他留学生活的个人体验,在这样一个特定的文化环境中,才创作出了《女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