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王初)复习

自然地理(王初)复习

ID:41723094

大小:63.6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8-30

自然地理(王初)复习_第1页
自然地理(王初)复习_第2页
自然地理(王初)复习_第3页
自然地理(王初)复习_第4页
自然地理(王初)复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自然地理(王初)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章地球1.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其形状、大小宇宙环境:太阳中心说形状:赤道半径较长,两极半径较短,北极突出,南极内凹的椭球体。大小极半经为6356.8km赤道半经为6378.2km平均半经为6371km扁率为1/2982.地球的内部构造地壳地幔地核佶石圈软流层分界面(一)地壳莫霍洛维奇面(二)地幔古登堡面(三)地核地壳:地壳是指地表至莫霍洛维奇面之间厚度极不一致的岩石圈的一部分。地壳体积是地球总体积的1%,质量的0.4%地幔:莫霍面以下,深度为35~2900km的圈层,就是地幔。地幔分上下两层。上地幔深35—1000km,主要由橄榄岩质的超基性岩石构成,岩浆侵入,火山喷发,地震,

2、板块构造等一系列影响地球表层地理环境的过程都由此发生。下地幔深1000〜2900km,其下界为古登堡面。地核:2900km以下至地心为地核。岩石圈:地壳+上地幔顶部软流层:又叫软流圈,位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Lithosohere)之下,深度在80—400km之间,是一个基本上呈全球性分布的地内圈层。分界面:第二章地壳(地壳+地貌80%)一.矿物与岩石(什么是矿物,什么是非矿物,矿物和岩石的差别)1.矿物:概念及辨别、矿物的性质(如条痕、硬度摩氏硬度计等)矿物代表概念:*矿物:单个元素或若干元素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特定理化性质的化合物,是构成岩石的基本单元。即矿物的集合体是岩石(混

3、合体)辨别:矿物的界定:1.自然产生2.无机的3・固体4.晶质结构(绝大多数内部质点有序排列)5•相对固定和均一的化学成分(可用化学分子式描述)钢no,#1塑料no,#1糖no,#1,2食盐丫ES!水银no,#3冰丫ES!煤炭no,#2石英岩no,#5黑曜石no,#4云母YES!自然金YES!纸no,#1,2粉笔no,#2珊瑚no,#2•*矿物的四种形成方式:•升华、结晶、凝固、重结晶硫磺石英蛋白石石棉矿物的性质:1.形态:单体取决于“晶系”。集合体形态有粒状、致密状、块状、土状、晶簇、结核状、飾状、肾状、葡萄状、钟乳状……2•光学性质(颜色、条痕、光泽、透明度)颜色:取决于矿物的化学

4、成分及其结构,有自色、他色、假色透明度:透明、不透明光泽:矿物表面对光线的反射性质而成,有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非金属光泽条痕:锐器割划矿物后其粉末的颜色2•力学性质(硬度、解理与断口、弹性):硬度:是指矿物抵抗外力刻划、压入、研磨的能力。通常摩氏硬度计〔F.Mohs(德)〕确定,分级测定其相对硬度,分为广10级,采用各种代表矿物表示解理:矿物受外力作用沿一定结晶方向破裂并产生解理面的能力。分极完全解理(云母)、完全解理、中等解理、不完全解理、极不完全解理五个等级。断口:矿物受外力作用不规则破裂并产生凹凸不平的形状叫断口。主要有贝壳状、参差状、锯齿状、平坦状四类。弹性:矿物抵抗切割、锤

5、击、弯曲、拉引等外力作用的能力称韧性.主要造岩矿物与常见矿物已知天然矿物中“硅酸盐类+含氧盐类”最多各占1/3,重量分别占75%和17%主要造岩矿物包括石英(各类岩石的主要造岩矿)钾长石斜长石(长石占地壳含量最高,两者相加50%)云母(酸性岩浆岩、变质岩的重要造岩矿物)角闪石(中、酸性岩浆岩造岩矿物)辉石(基性、超基性岩浆岩造岩矿物)橄榄石(基性、超基性岩浆岩的造岩矿物)这七种主要造岩矿物都属于硅酸盐矿物2.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岩石概念和成因分类(1)岩浆岩岩浆岩的分类及其依据(分类里的代表性物质)典型岩浆岩性质(如花岗岩、玄武岩、橄榄岩、闪长岩等)岩浆岩结构与构造的区别(稍

6、微搞清楚,看看)第三章地貌(在内营力和外营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内营力:构造地貌外营力气候:风化作用块体运动和重力地貌流水作用和流水地貌喀斯特作用和喀斯特地貌冰川作用和冰川冰缘地貌风沙作用和风沙地貌波浪、潮汐和沿岸流和海岸地貌一.地貌形成的总体把握地貌:也称地形,指地球硬表面由地貌内外力相互作用塑造而成的外貌和形态・构造运动(内营力)地球上巨型、大型地貌、火山地貌等•气候因素(外营力)地貌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发育规律的科学。二.各类地貌的具体把握1.各类地貌总体把握其营力特征,以及所形成的地貌单元(注意一般外力均有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从而形成不同类型的地貌)2.

7、掌握各类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3.各类地貌形成的机制,g把握营力、物质和时间3要素卷用下的具体地貌类型形成之原因,(注意地貌的形态、类型和形成原因)风化作用物理风化(主要)类型以及相対应的具体例子风化作用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物理风化:又称机械风化或崩落,指岩石发生物理疏松崩解等机械破坏过程,一般不引起化学成分的改变造成物理风化主要原因有:(1)岩石卸荷释重引起剥落e.g.:席状节理(2)外来晶体在岩石裂隙屮的挤压作用e.g.:冰楔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