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腐殖酸高产菌株的筛选

生物腐殖酸高产菌株的筛选

ID:41735542

大小:55.02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8-31

生物腐殖酸高产菌株的筛选_第1页
生物腐殖酸高产菌株的筛选_第2页
生物腐殖酸高产菌株的筛选_第3页
生物腐殖酸高产菌株的筛选_第4页
生物腐殖酸高产菌株的筛选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物腐殖酸高产菌株的筛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习报告题口:生物腐殖酸高产菌株的筛选姓名:黄兆峰学号:080500130学院: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微生物工程年级:2005生物腐植酸高产菌株的筛选摘要:腐植酸(HumicAcid,简称HA)是有机物质经微生物一系列分解和合成而形成的一种多种类分子有机物,它广泛存在于风化煤、泥炭和褐煤中,廿前已在工农业、医学与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福建省诏安县绿洲生化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生物腐植酸,富含多种有益微生物,已在水产养殖、水质改良、发酵泥炭生产高养分绿色环保肥料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但由于生产仍是土法建堆的模式,并未筛选功能明确的发酵菌种进行发酵,因此

2、存在产酸低、产品质量不稳定等缺陷。为此,本课题以工厂发酵原料与发酵产品为基质,进行腐植酸高产菌株的分离筛选,测试初筛的E—菌株产腐植酸的能力,并开展了优势单一菌株的复合发酵与扩大发酵研究,结果如下:1)从发酵蔗渣原料与发酵产品中进行菌种分离,经耐45°C高温和降解纤维素试验,共初筛获得12株能在45°C下生长11降解纤维索良好的菌株,其中细菌11株,霉菌1株。2)将初筛的菌株以模拟工厂发酵生产腐植酸的条件对其产腐植酸能力进行测试。通过300ml三角瓶发酵,以产腐植酸为指标,测定分离菌株25号菌和A号菌产腐植酸为最优,12#和E号菌次之。其中25号菌株腐植酸含量增长为6

3、.98%,A号增长6.63%,12号菌增长5.63%,E号增长5.22%。由于A号菌为霉菌,所以暂不考虑其发酵能力。故筛选出12号菌,25号菌和E号菌为优势菌株。关键词:菌种筛选,腐植酸含量,分离纯化第一章前言1.1腐植酸的概述腐植酸(HumicAcid,简称HA)是有机物质经微生物一系列分解和合成而形成的一种多种类分子有机物,它广泛存在于风化煤、泥炭和褐煤中。近年来,腐植酸类物质的应用越來越广,涵盖了农业、医药、工业等多个领域。腐植酸在农业上的应用以肥料为主。一方面,其木身就可以促进作物呼吸和新陈代谢、促进各种IW特别是糖转化IW的活性、促进细胞发育和植物生长、增强

4、植物吸收养分能力等,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另一方面,腐植酸对化肥和微肥冇明显的增效作用,它能与化学肥料复配成冇机一无机复合肥,增加肥效,减少化肥被固定和流失,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同吋,腐植酸结构单元上含有竣基、轻基、醇疑基、酿基、半酿基、甲氧基、烯醇基、胺基等多种活性功能I才I,作为一种源广价廉的天然螯合剂,腐植酸与土壤中难溶于水的微量元索等螯合后使得微量元索很容易被作物吸收和运转。自然界腐植酸广泛存在于土壤、湖泊、河流、海洋以及煤炭屮。我国是腐植酸资源大国,其资源储量大,分布广,品位好Eb2*3]o近年来,我国也通过秸杆发酵生产人工合成腐植酸类物质的生化腐植酸⑷。腐植酸

5、类物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决定了它在保持农业生态系统健康屮有着重要的应用意义,因而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⑸。1.2腐植酸的形成关于腐植酸形成的微生物学机理在20世纪主耍有七种影响着我国学术界。一是瓦克斯曼提岀的木质索一一蛋白质复合体学说;二是威廉斯提出的微生物作用学说;三是微生物合成假说;四是植物和微生物细胞自溶假说;五是科诺诺娃学说;六是恩德斯提出的植物残体形成腐植酸的过程和煤化机制;七是我国学者边文骅提出的厌氧发酵形成腐植酸的三个基本阶段理论,即水解阶段一产酸阶段一合成和聚合阶段。指出参与厌氧发酵形成腐植酸的微生物不是一个纯菌种,而是由多个微生物生理群联合作用的结果。

6、在此对我国学者边文骅提出的厌氧发酵形成腐植酸的三个基本阶段理论进行阐述。边文骅学者从自然界选取优质活性污泥为菌种,在室内富集培养扩大,优化生产条件,在500mL、5000mL发酵器发酵试验的基础上,扩大为In?、20n?环流厌氧发酵器的屮试生产规模均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从而认识到,腐植酸是有机物质(动、植物残体)在适当的温度、湿度、酸碱度和厌氧条件下,通过功能不同的多种微生物的代谢,形成腐植酸的过程,这一过程大概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或称水解阶段,rtl发酵细菌产生胞外酶水解人分子有机物质如纤维素、半纤维索、木质索、淀粉、果胶质、脂肪和蛋白质等。根据他们作用的底物不同

7、,分别称为纤维素分解菌、半纤维素分解菌、木质素分解菌、淀粉分解菌、脂肪分解菌和蛋白质分解菌等生理群,在它们的作用下,多糖类物质水解为单糖,蛋白质水解为肽和氨基酸,脂肪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第二阶段,或称产酸阶段,进入细胞的各种可溶性物质,在各种胞内酶的作用下进一步分解代谢,生成多重挥发性脂肪酸和醇,如乙酸、甲酸、丙酸、丁酸、乳酸、甲醇、乙醇等,同时出现许多活性基团,如-Oil、-coon等。第三阶段,或称为合成和聚合阶段,在微生物细胞内合成,菌体死亡后释放出來或在细胞外通过聚合作用生成腐植酸⑹o1•3腐植酸分类腐植酸分类因其形成与來源方式而不同。按照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