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Takotsubo综合征患者护理体会

1例Takotsubo综合征患者护理体会

ID:41758914

大小:5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31

1例Takotsubo综合征患者护理体会_第1页
1例Takotsubo综合征患者护理体会_第2页
1例Takotsubo综合征患者护理体会_第3页
1例Takotsubo综合征患者护理体会_第4页
资源描述:

《1例Takotsubo综合征患者护理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例Takotsubo综合征患者护理体会俞春花孟莎莎江寅芳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X关注成功!加关注后您将方便地在我的关注中得到本文献的被引频次变化的通知!·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开心网·豆瓣网·网易微博摘    要:目的总结Takotsubo综合征患者的护理重点。方法患者急性心力衰竭期间生命体征评估及处置;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准确的补液、水化、利尿以平衡心力衰竭和肾脏灌注的关系;注意血栓形成、栓塞发生的风险;充分心理沟通,调整患者负面情绪,去除诱发因素,鼓励患者和家属积极面对;制定系统的康复和随访计划,提高生活质量及改善预后。结果患者取得较好地效果,顺利

2、出院。结论Takotsubo综合征需要严密监测病情,严格实施全面的护理措施,促进患者康复。关键词:Takotsubo综合征;心力衰竭;护理;作者简介:俞春花(1970-),副主任护师心碎综合征(Takotsubo综合征)是一种以可逆性的心力衰竭为表现的综合征,1990年由日本专家首次报道。由于多因应激事件诱发,又被称为“应激性心肌病”、“心碎综合征”等。特征为左心室造影时表现为心尖部收缩无力,类似于球样扩张表现,因此又称为“心尖球样扩张综合征”[1]。临床上表现为持续性剧烈胸痛、气急,且部分患者伴随心电图ST段抬高,心肌酶学异常,临床表现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很相似,而通常

3、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起病后病情发展迅猛,短时间可出现急性心力衰竭、肺水肿、呼吸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我院成功救治1例Takotsubo综合征患者,同时随访1年,现将报道如下。1病历资料患者女性,78岁,1周前患者因丈夫去世后情绪低落,1小时前突发持续性胸痛,伴端坐呼吸,大汗淋漓,无晕厥。入抢救室后查血压:180/72mmHg,心率:120bpm,呼吸:34bpm,氧饱和度:98%(5L/min鼻导管吸氧下)。听诊双肺底可闻及细湿罗音,心脏听诊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律极不规则。心电图提示V1-5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心房颤动。检验结果提示:心肌肌钙蛋白0.9

4、6ug/L,B型脑钠肽:13100pg/ml,肌酸激酶同工酶:19U/L。立即予以硝酸甘油、呋塞米、可达龙等对症治疗,端坐呼吸好转后立即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造影显示冠状动脉系统未见明显狭窄,行左心室造影提示心尖部呈球形扩张,基底部收缩正常。心脏超声检查提示心尖部收缩乏力,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3%。转入病房后予以呋塞米、螺内酯、培哚普利,小剂量美托洛尔等治疗。入院12小时,患者气急、胸痛症状较前好转,可平卧位呼吸,恢复窦性心律。入院1周后心电图ST段回落正常,入院2周后复查心脏超声显示LVEF:45%,3周后患者床边活动无明显气急。后出院随访,1月后患者可连续步行

5、100米,6月后患者可连续登楼2层,1年后患者可连续登楼3层,胸痛未再发作,复查心脏超声显示LVEF:55%。2护理要点2.1病情观察与监护:患者入院后以心力衰竭为主要表现,予以绝对卧床休息,吸氧,氧流量3-5L/min,以改善心肌供血,减轻心肌缺血损伤。连续心电监护,严密监测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心率,随时观察监护下心电图的改变,严密观察有无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精神状态、皮肤颜色、温度及出汗情况,肺部音的变化。控制好入量,控制液体的滴速。密切观察全身末梢循环的变化。当出现精神软弱、血压下降、尿量减少、氧饱和度下降时需立即采取措施,纠正心源性休克的发生。

6、检查血电解质,本患者每三日复查一次血电解质,均在正常范围。住院期间未再发生心律失常。2.2并发症的防治:2.2.1介入治疗后并发症:在通过介入治疗明确Takotsubo综合征后需警惕介入相关并发症,其中以对比剂肾病、穿刺区血肿、假性动脉瘤形成等较常见。本患者未出现对比剂肾病、穿刺区血肿及假性动脉瘤。使用等渗对比剂、术前尽可能改善心力衰竭等措施的同时,预防对比剂肾病最有效的办法是充分水化,这和心力衰竭患者控制入量的原则存在矛盾,需要充分把握原则,及时动态监测。在缺乏经验指导下,可通过中心静脉压(CVP)调整补液速度[2]。术后水化持续12小时,同时密切监测尿量、血压等变化,

7、及时复查肌酐、尿钠等水平变化。术后同时关注穿刺区周围是否出现血肿,前臂血肿需及时加压包扎,腹股沟区血肿需警惕假性动脉瘤形成,必要时予凝血酶粉进行封堵。2.2.2血栓形成:有2%~8%的Takotsubo综合征的患者可并发血栓形成,表现为突发的中风和相应部位的血管栓塞,因此需关注患者神志、运动等方面变化[3]。心功能恢复时间越慢,血栓形成概率越大。本患者未发生血栓。该患者在入院后D二聚体逐渐增高,在入院第7天后达到最高峰12900ug/L,之后予以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等抗凝治疗,D二聚体逐渐下降至正常。血栓形成部位好发于收缩减弱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