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材料项目建议书

装配式建筑材料项目建议书

ID:41827582

大小:175.03 KB

页数:44页

时间:2019-09-03

装配式建筑材料项目建议书_第1页
装配式建筑材料项目建议书_第2页
装配式建筑材料项目建议书_第3页
装配式建筑材料项目建议书_第4页
装配式建筑材料项目建议书_第5页
资源描述:

《装配式建筑材料项目建议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装配式建筑材料项目建议书目录第一章装配式建筑材料项目概论第二章装配式建筑材料项目规划及生产规模第三章装配式建筑材料项目选址科学性分析第四章主要建(构)筑物建设工程第五章技术方案与设备的选择第六章环境保护第七章装配式建筑材料项目节能分析第八章组织机构工作制度和劳动定员第九章装配式建筑材料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第十章装配式建筑材料项目经济评价第十一章装配式建筑材料项目综合评价第一章项目概论一、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1、项目名称:装配式建筑材料生产建设项目2、项目建设性质:新建二、项目拟建地址1、项目规划地址义乌某某工业园区2、项目建设地社会经济分析力争通过三年培

2、育与发展,全市装备制造业规上工业总产值超11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其中汽车制造业产业层次进一步向高端化方向发展,规上产值力争达到46亿元,年均增长100%以上;电子电器制造业产业链不断完善,规上产值力争达到22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装备制造业投资三年超12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立足义乌基础与优势,突出产业特色,加快对汽车制造、电子电器制造、时尚产业专用设备制造、航空设备制造等重点装备制造产业的规划、引导和提升,充分利用义乌商贸发达的优势,不断拓宽销售渠道,切实发挥贸工联动效应,带动装备制造业规模扩张。在招商引资、项目审核、要素配置等方面,

3、形成集聚发展机制,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力争引导更多关联项目在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等产业平台内集聚发展,构建装备制造特色产业“园中园”。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切实推进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坚持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与构建技术创新平台并举,重点攻克和掌握关键、共性技术,推进创新成果产业化,实现企业、平台、产业多层次协同创新的发展模式。积极引导装备制造企业在智能制造、装备数控、企业管理数字化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深化产业链各环节的信息技术集成应用,运用先进适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装备制造业,助推优势产业抢占价值链高端环节。实施品牌工业机器人的应用示范推广工程,

4、鼓励全市冶金、纺织、化工、物流、装备等行业以及劳动密集型企业加快智能化改造升级。提高企业在工艺流程改造、在线检测、质量性能提升、研发设计、营销服务等领域的信息化程度,实现信息管控和全流程管控,构建智能化、网络化的生产系统。三、项目提出的背景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其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也就是说,不注重高质量,而一味地追求高速度,是不符合这个发展阶段的基本要求的,这就是阶段性变化带来的目标变化。这个判断非常重要。2、从长远看,中国制造的优势不应体现在低劳动力成本上,而应是充分发挥

5、综合优势和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实现质量增进和成本优势的双重提升。从劳动密集型到低端加工再到中高端输出,如今的“中国制造”不再是以往低附加值、粗加工的低价产品,而是具备自主产权、精细制造的高性价比产品,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正在成为中国制造参与全球竞争的主要环节。而这正是中国制造近年来的巨大变化,也是未来中国制造的出路。另一方面,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这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迎来重大机遇。由此,中国制造不能因''大”而固步自封,更不能面对压

6、力而妄自菲薄,必须全面、客观、清醒地认识中国制造的优势、不足以及所面临的内外环境,加紧战略部署,固本培元,抢占制造业新一轮竞争制高点,加快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欣慰的是,中国制造已经在行动,依靠创新驱动全面提高发展质量和核心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一年多来,中国制造业现状如何?四、报告研究范围该报告主要研究、分析和预测国内外市场供需情况与建设规模,并提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对项目能否实施做出一个比较科学的评价,其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十个方面:1、确

7、定项目建设总平面布置方案。2、确定产品生产规模和工艺技术方案。3、确定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4、确定原材料、燃料及动力的供应。5、确定公用工程设施建设方案及供水、供电方案。6、确定企业组织机构及劳动定员。7、项目实施进度建议。8、确定环境保护及劳动安全卫生保障措施。9、分析技术、经济、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情况。10、预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及国民经济评价。五、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1、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期,而''中国制造2025”则是助力中国经济转型、迈向创新社会的重要举措。“中国制造2025”指出,要把结构调整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关键

8、环节,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2、坚持需求引领。市场需求是拉动战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