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视角下的基层党建创新

社会治理视角下的基层党建创新

ID:41834879

大小:35.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9-03

社会治理视角下的基层党建创新_第1页
社会治理视角下的基层党建创新_第2页
社会治理视角下的基层党建创新_第3页
社会治理视角下的基层党建创新_第4页
社会治理视角下的基层党建创新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会治理视角下的基层党建创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社会治理视角下的基层党建创新2008.8党的建设与政党理论社会治理视角下的基层党建创新张圣友(屮共深圳市委党校罗湖分校,广东深圳518003)[摘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治理主体口渐多元化对基层党的建设捉出了新要求,为此,中国共产党合理地定位自己的角色对于和谐社会治理体系的形成就显得相当重要。在基层社会,党是通过党组织的活动,领导和参与社会治理的。因此,基层党的建设必须创新基层党的领导方式;创新社会治理组织方法体系;创新社区服务机制;创新社区参与机制。[关键词]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基层党

2、建;创新[中图分类号JD2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487(2008)08-0032-0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冲国社会发生了结构性变革,新阶层与新组织不断涌现,单位也不再是配置资源的唯一途径。过去党借助行政或企业组织的纵向管理体系来对各种事务进行分层管理的组织架构已大部分消解,政府与社会高度合一的社会治理模式,己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基层党组织必须适应形势,不断创新,实现工作重点的战略性调整。一、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对基层党建的新要求“治理”一词的基本含义是指在一个既定的范围内运用权威维持秩序,满足公众的

3、需要。治理的目的是指在各种不同的制度关系屮运用权力去引导、控制和规范公民的各种活动,以授大限度地增进公共利益。从政治学的角度看,治理是指政府管理的过程,它包括政治权威的规范基础、处理政治事务的方式和对公共资源的管理。它特別地关注在一个限定的领域內维持社会秩序所需耍的政治权威的作用和对行政权力的运用。治理理论重视社会管理力量多元化。政府作为公共权力中心固然重要,但是,除政府夕卜,社会上还有属于第三部门或志愿性的机构,如各种基金会、协会、民间慈善组织、福利机构、志愿组织、社区互助组织等。[收稿U期]2008-07-07它们分别致力于种种社会和经济问

4、题的解决,在负责维护稳定、参加政治经济与社会事务的管理与调节等方面发挥作用,承担传统上属于政府的一些责任和职能。与传统的白上而下、单向性的科层制管理模式不同,社会治理的组织构架是扁平型网络式的结构,是一个上下左右互动的管理过程,其权力、权利运行是双向的,各个组织、个人之间是平等的,主要通过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确立共同的冃标等方式处理公共事务。基于以上认识,可以把现代化社会治理结构看作不同纽织以地域为基础、交换信息和资源、进行互动的治理模式;治理结构立足的基础或者说治理的目的是实现公共利益、维护社区各利益群体白身合法权益。中国在经历了三十年的改

5、革开放Z后,社会已经发生了结构性的变革,社会治理主体日渐多元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传统的单位组织形成T强大的冲击,这种冲击要么使原有的单位组织解体,要么使单位组织由传统的政经合一组织向功能化单位组织转化,与此同吋各种新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不断涌现。在这样的社会发展态势下冲国社会的结构形成就逐渐从原先的单位制结构开始向社区制结构转化,其核心表征是社会主体不再以单位为其最终的依归,而是[作者简介]张圣友(1967-),男,湖北人,中共深圳市委党校罗湖分校讲师,硕士研究生,博士在读,研究方向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领导方式的转变。以社会为其最终的依归

6、,相应地,人们不再以单位为核心来安排自己的生活,这样,单位对人的组织力就严重弱化,与此相应,作为人们生存和生活主要空间的社区对人的组织力却LI益增强。政府部门除承担某些影响全局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日标之夕卜,正在把许多职能转移出来,企业管理职能逐步转移给企业,行业管理职能逐步转移给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大量社会性事务逐步转移给各类社会自治组织。这不仅拓宽了社会化管理的途径,实现由行政性授权组织逐渐向功能分化了的社会化组织转换,而且有利于调动和发挥社会各种因索、各种力量的积极性,开辟了广泛的社会动员和社会参与的新途径、新形式。这种深刻的社会结构转型,

7、意味着自主性社会领域所担负的作用与功能将突显III来,人们的生活重心与利益关系也逐渐向社会(社区)方向转移。与传统的单位体制不同,社区在木质上是以一定的区域为单位,以特定的公共利益为轴心而形成的保障和实现特定公共利益的共同体。社会力量的生长与崛起有效地刺激了政党组织体系的变化和执政基础的重构,中国共产党与社会的关系发生了较大变化,依靠单位组织和公社体制将社会吸纳到国家体系的格局已经弱化,“社会”成为研究政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在政企、政事H益分离的现实情势下,政党的领导职能、政府的行政职能,以及市场、社会中间领域的职能分工必将FI益明确,行政资源和

8、行政领域的作用权能与效能同先前相比,也将呈现收缩趋向。中国社会结构的这种深刻变化,表明对于以传统的单位组织为党的社会根基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党的工作很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