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复合板项目建议书

聚氨酯复合板项目建议书

ID:41837705

大小:161.52 KB

页数:43页

时间:2019-09-03

聚氨酯复合板项目建议书_第1页
聚氨酯复合板项目建议书_第2页
聚氨酯复合板项目建议书_第3页
聚氨酯复合板项目建议书_第4页
聚氨酯复合板项目建议书_第5页
资源描述:

《聚氨酯复合板项目建议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聚氨酯复合板项目建议书目录第一章聚氨酯复合板项目概论第二章聚氨酯复合板项目规划及生产规模第三章聚氨酯复合板项目选址科学性分析第四章主要建(构)筑物建设工程第五章技术方案与设备的选择第六章环境保护第七章聚氨酯复合板项目节能分析第八章组织机构工作制度和劳动定员第九章聚氨酯复合板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第十章聚氨酯复合板项目经济评价第十一章聚氨酯复合板项目综合评价第一章项目概论一、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1、项目名称:聚氨酯复合板生产建设项目2、项目建设性质:新建二、项目拟建地址1、项目规划地址湘潭某某工业园区2、项目建设地社会经济分析湘潭相当长时间将处在工业、服务业双轮驱动的状态,发展

2、的核心在于多元产业体系的构建。一方面,多元的产业体系能够有效抵御各类经济风险,保障经济发展的基本稳定;另一方面,多元产业之间互相影响,高端的制造业催生高端的服务业,高端服务业又进一步吸引人才和资源,助推工业的升级,实现良性循环。制造业,强化基础优势,促进转型提升依托园区,区域层面统筹优势产业集群;促进技术创新转化,建设2+N创新空间载体。以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为核心,积极拓展汽车及零部件、新一代信息技术、食品医药、新材料四大产业集群。具体而言:“1”指1个重大支柱产业,即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发展新能源装备、海工装备、先进矿山装备、工业机器人等四大领域,打造一个产值规模达到

3、2000亿级的重大支柱产业,打造中部崛起“智造谷”,形成与长沙“麓谷”、株洲“动力谷”协同发展的产业新格局。“4”指四大优势工业产业。一是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包括新能源汽车研发、零配件生产、精密设备等。二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发展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装备电子领域。三是食品医药产业,食品加工、生物医药、有机农产品等。四是新材料产业,涵盖新型材料和复合材料等,关注海泡石资源开发、3D打印材料和其它新材料领域的关键技术攻关与应用。三、项目提出的背景1、中国经济发展程度相较于美国等发达国家较低,科技发展水平也较低。因此,在进行产业升级、技术创新时,可以参照已有的案例,分析研究,

4、综合借鉴。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认为:"对发达国家新技术的引进、模仿、消化、吸收,在国内进行组合,以比发达国家低的成本来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这是中国可利用的后发优势。”2、《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已经和仍将发挥提升中国制造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作用,中国制造业将直面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机遇和挑战,并受惠于所产生的科技成果,加快转型升级和动能转换的步伐,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和供给能力,排除干扰,朝着制造强国这一目标坚定地前进。四、报告研究范围该报告主要研究、分析和预测国内外市场供需情况与建设规模,并提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对项目能否实施做出一个比较科学的评价,其主要内容包括如下

5、十个方面:1、确定项目建设总平面布置方案。2、确定产品生产规模和工艺技术方案。3、确定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4、确定原材料、燃料及动力的供应。5、确定公用工程设施建设方案及供水、供电方案。6、确定企业组织机构及劳动定员。7、项目实施进度建议。8、确定环境保护及劳动安全卫生保障措施。9、分析技术、经济、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情况。10、预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及国民经济评价。五、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1、中国大部分制造业企业处于传统产业价值链低端,技术创新能力弱、生产经营粗放,装备水平低,专业人才短缺,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参与竞争主要是依靠“低成本、低价格、低利润”,这种状况已

6、经难以为继了。但实施中国制造2025并不是要用新兴产业去全面取代传统制造业,而是要用新兴制造技术和工具去改造和提升传统生产设备和制造系统,充分发挥以中国规模化制造为基础的制造业大国优势。2、“十二五”期间,我国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左右,产业创新能力和盈利能力明显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等领域一批企业的竞争力进入国际市场第一方阵,高铁、通信、航天装备、核电设备等国际化发展实现突破,一批产值规模千亿元以上的新兴产业集群有力支撑了区域经

7、济转型升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战略性新兴产业广泛融合,加快推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涌现了大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成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有力支撑。3、伴随进入新常态,我国经济增长正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结构调整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存量与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增长点。新常态下“稳增长”的潜力十分巨大,机遇也非常难得。当前,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新四化”深入发展,国内市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