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历史复习:第16单元中国现代社会生活、科技、教育与文化

2017年中考历史复习:第16单元中国现代社会生活、科技、教育与文化

ID:41843369

大小:353.97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9-03

2017年中考历史复习:第16单元中国现代社会生活、科技、教育与文化_第1页
2017年中考历史复习:第16单元中国现代社会生活、科技、教育与文化_第2页
2017年中考历史复习:第16单元中国现代社会生活、科技、教育与文化_第3页
2017年中考历史复习:第16单元中国现代社会生活、科技、教育与文化_第4页
2017年中考历史复习:第16单元中国现代社会生活、科技、教育与文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年中考历史复习:第16单元中国现代社会生活、科技、教育与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三编中国现代史第16单元:中国现代社会生活、科技、教育与文化考什么?-一考点表述①以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②“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③“制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等标志性成果。④九年义务教育普及。⑤“科教兴国战略”。考点全解考点一:以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时期衣食住行就业社会保障改革开放前凭布票,且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灰)色的海洋”食物匮乏、单调,人们的营养严重不足,有些农村没有解决

2、最基本的温饱问题。居住条件差农村:畜力,步行城市:公共汽车,自行车铁饭碗基本没有改革开放后服装丰富多彩,名牌服装争奇斗艳,服饰成为展示人们风度、个性的方式。要吃绿色食品,食物丰富,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人均居住面积扩大,而且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了明显的改善。自行车、摩托车、公交车、地铁、轻轨、私家车。出门旅游:除火乍外,飞机或开私家车比例上升C打破铁饭碗,人才市场,自主择业。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考点二:“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两弹一星”是指:核弹(原子弹、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或:原子(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1964年10月1

3、60: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我国国防力量,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维护了世界和平。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一一东方红1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前五个国家是:苏美法日中)。考点三:“粘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等标志性成果。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釉型杂交水稻,该稻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提出了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考点四:九年义务教育普及。1986年:颁布实施了《中国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00年

4、:全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并要求实施素质教育。考点五:科教兴国战略。提出:20世纪90年代以來,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指导思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基本内容: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耍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和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吕盛。具体措施:①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

5、位”;②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③要求实施素质教育;④制订和实施863计划。问题导学1.“两弹一星”成功研制的历史意义是什么?1.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维护了世界和。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创造能力,增弓虽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2.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前提是什么?2.人们的温饱基本解决,社会秩序得到改善,医疗健康得到保障,国家长治久安。易错警示1.“两弹一星”是指:核弹(原子弹、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或:原子弹(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2.九年义务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怎样考?—一中考热身【例1】(江苏镇江市中考题

6、)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却依然研制出原子弹,其主要li的是()A.向国外反华势力炫耀我国军事实力B.时时刻刻为新的世界大战做好准备C.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维护世界和平D•增强军事实力,应对美国的对台政策【解题思路】20世纪40年代美国最先研制成功并实战使用了原子弹。后来,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原子弹的巨大威力对新中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威胁,中国只有研制出自己的原子弹,才能粉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从而维护世界和平。【答案】C【例2】(安徽省中考题)屮国人口多,人均耕地少,维护粮食安全一要坚守耕地数量,二要提高粮食产量。有人这样称赞中国的一位农业科学家“是

7、他使饥饿的威胁在退却,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营养充足的世界。”他是()A.袁隆平B.邓稼先C.焦裕禄D.钱学森【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粮食安全”“使饥饿的威胁在退却”,链接所学可知,袁隆平首次培育成粘型杂交水稻,提高粮食产量,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邓稼先是两弹元勋,焦裕禄是兰考县县委书记,钱学森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故A与题意相符。【答案】A【例3】(苏州市中考题)1993年4月1日起,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精神,取消了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从此,伴随城镇居民近40年历程的粮票、油票等各

8、种票证就此谢幕,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B.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