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外国侵略的战争

反对外国侵略的战争

ID:41866248

大小:1.25 MB

页数:63页

时间:2019-09-03

反对外国侵略的战争_第1页
反对外国侵略的战争_第2页
反对外国侵略的战争_第3页
反对外国侵略的战争_第4页
反对外国侵略的战争_第5页
资源描述:

《反对外国侵略的战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近代史纲要导言课程性质:具有历史学科特点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内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演变及启示时限及断代:时间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延续至今1840-1949年为近代史1949年至今为现代史使用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全书分为上篇、中篇、下篇三大部分上篇: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时期(相当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篇:从“五四时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相当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下篇:从新中国建立至今(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综述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前的中国与世界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中华文明是全球极少的一个历史悠久

2、,且迄今为止从未中断的文明系统。早在170万年前,中国大地上已有原始人群在生活、繁衍。从迄今8千年前至4千年前,中国由史前文明逐渐进入了文明阶段。中国上古社会出现了夏、商、周三个平行存在又依次演变的文明系统。三代文明编织出绚丽多姿的古代文化,中国传统社会与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正是在三代文明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从秦代建立(公元前221年)到公元15世纪,中华民族创造并保持着相当发达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水平。中国曾对世界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及其作用 (专题一)中国封建社会产生的时间比欧洲早800余年,延续时间至

3、少有2300年以上。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与其特殊结构有关。综合看来,中国封建社会主要有四方面的特点:以小农经济为基础,以地主经济为统治力量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主义的政治体系。以宗法制度为核心的社会结构。以儒家思想为主干,融合道、法等其他学说而形成的旧式农业文化。以小农经济为基础,以地主经济为统治力量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中国封建社会的自然经济结构属于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类型,农业与手工业在自然家庭中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即所谓“男耕女织”。其优点在于结构简单、自然,极易构建与延续。其缺陷是个体家庭孤立、分散,以自给自足为目的,在很大程度上

4、限制了生产规模,通常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上述自然经济结构主要是由土地占有形态决定的。地主和自耕农占有的土地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占有形态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土地是农业社会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和财富象征,它不断吸引着社会游动资本,于是土地兼并和集中就必然会发生,它规定着社会矛盾的激化和缓和,导引着社会的治乱交替。中国封建社会周期性振荡现象示意简图大动乱,人口锐减,社会生产力大破坏。新王朝建立,统治者轻徭薄赋,与民休养生息,鼓励垦荒,发展生产。社会逐渐恢复繁荣,统治者加重剥削,大地主兼并土地加剧。大批小农家庭破产,社会游民剧增,阶段矛盾激化。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主义

5、的政治体系这是一个金字塔形的权力结构,处于顶端的皇帝是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他借助从中央到地方的层层官僚机构统治社会全体成员。这个权利结构有效地把分散、孤立的小农在政治上连为一体,并使中国很早就成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它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地域、民族,甚至阶级之间的矛盾,并使全国范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大规模工程得以较顺利地进行,为中国古代文明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政治上的有利条件。但是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主义政治体系,是凭借着小农经济一片散沙状态得以产生和存在的,因此它必然要极力使整个社会继续处于散漫和民众主权意识的严重缺乏状态,这又反过来从政治权利方面限制

6、了中国文明的发展。以宗法制度为核心的社会结构宗法原则是封建社会政治的组织与操作的基本原则,它贯穿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全过程,成为封建政治的亚结构。宗法制度以血缘亲疏为原则,通过繁复的伦理关系,把孤立、分散的小农聚结成一个个社会政治和经济的群体(如家族、宗族等),从而有效地保障了其成员的活动,对小农经济的发展、繁荣及社会次序的稳定,发挥过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宗法制度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人的社会地位建立在血缘身份的基础上,而不是个人能力的强弱上,人成为家族的驯服工具和血缘规则的奴隶,个体发展被严重压抑;另一方面,它把多层次社会关系中的不平等现象加以绝对化、合

7、法化,使尊君卑臣、尊父卑子、尊嫡卑庶、尊男卑女等观念渗透到人们思想意识深处,并成为他们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时所普遍遵循的行为准则。以儒家思想为主干,融合道、法等其他学说而形成的旧式农业文化。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是一种旧式农业文化,它是在前述三个特点的基础上,以儒家思想为主干,融合其他多种学说,特别是道家、法家学说而形成的,它包含以下几种主要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崇古敬老的认知价值取向。重农轻商的经济价值取向。崇拜皇权和追求权力的政治价值取向。以“仁”和“礼”为中心的道德价值取向。内圣外王的人生价值取向。中国传统文化结构的思维方式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中庸之道(即讲

8、求平衡、和谐、调和)。中国封建社会四大特点的综合作用,曾使中国古文明在相当长的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