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练习】《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岳麓版)

【同步练习】《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岳麓版)

ID:41867369

大小:235.07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04

【同步练习】《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岳麓版)_第1页
【同步练习】《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岳麓版)_第2页
【同步练习】《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岳麓版)_第3页
资源描述:

《【同步练习】《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岳麓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同步练习◆选择题1.隋唐时,皇帝可指派其他官员参决大政,行宰相之权。唐代290年间共有369名宰相,数量之多为历代所仅见。这意味着()A.三省六部制遭破坏B.宰相之权严重削弱C.科举制下选人之盛D.集思广益民主决策2.“唐太宗在未登极前,曾做过尚书令,及太宗即位,朝臣无敢再当尚书令之职,因此尚书省长官尚书令常虚悬其缺。”这反映出唐代()A.宰相有职无权B.皇权至高无上C.三省六部制不成熟D.尚书省地位下降3.“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A.秦朝的郡县制B

2、.西汉的刺史制度C.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度D.宋朝的枢密院4.中国古代某大臣上书皇帝言:“宰相治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这位大臣最有可能生活在()A.西周B.秦朝C.宋朝D.唐朝◆简答题◆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材料二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

3、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通典》卷一四《选举二》材料三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须知科举考试,必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的,进士科为新设科目。——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我国古代选官主要标准的演变特点。(2)据材料一和材料三,归纳在察举制和科举制下考试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朝创立科举制的社会原因。(4)综合以上材料

4、,概括科举制的特点。答案和解析【答案】1.B2.B3.C4.C5.(1)先以德行为标准,再以门第为标准,再到以考试成绩为标准。(2)察举制下,考试不决定取舍,只决定高下。科举制下,主要以考试成绩决定取舍。(3)门阀世族的衰落,庶族地主的势力增强。打破门阀世族在政治上的垄断,扩大统治基础。为官僚队伍选拔高素质的人才。(4)自由报考,分科考试,按成绩取舍。【解析】1.古代专制集权之下,呈现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的趋势。分化事权是加强皇权的重要方式,材料体现宰相之权被分割,“行宰相之权”,体现了相权被严重削弱。2.从材料信息看,因为唐太宗在未登极前曾经做过尚书令,因此,唐太宗即位后

5、,“尚书令”一职无人敢当,导致“常虚悬其缺”,体现了对皇权的“避讳”,说明皇权至高无上,选B项。A、C、D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3.秦朝的郡县制是地方行政制度,不能排除丞相个人专断,排除A项;西汉的刺史负责监察地方官员,不能监督丞相,排除B项;宋朝的枢密院虽削弱了相权,但不能提高行政效率,排除D项。4.由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中书”“枢密”“三司”,可知是宋代的政治体制,故选C。5.联系材料结合课本知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