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孝道及其现实意义资料

儒家的孝道及其现实意义资料

ID:41881489

大小:3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04

儒家的孝道及其现实意义资料_第1页
儒家的孝道及其现实意义资料_第2页
儒家的孝道及其现实意义资料_第3页
儒家的孝道及其现实意义资料_第4页
儒家的孝道及其现实意义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儒家的孝道及其现实意义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简述儒家的孝道“孝道”文化是中国特有的,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考证,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孝”字。“孝”是一个会意字,它的意思是小子搀扶着长着长长胡须的老人。“孝”的基本含义是善于待奉和赡养父母的意思。一、先秦时期儒家的孝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个体家庭的形成,父系家长制的确立,“孝”的观念就逐渐形成和发展。下面,我们从儒家的经典和有关文献中来考察儒家关于“孝”的内涵和它的变化、发展。首先,我们考察《诗经》和《尚书》中“孝”的观念大家都知道,《尚书》和《诗经》都是经过孔子删定的儒家经典,其中包含着关于

2、“孝”较为原始的观念和内容。1、奉养父母《尚书·酒诰》说:“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厥父母庆……”在农闲的时候,用牛车载着商品,去远处的地方进行贸易,用来孝敬赡养父母,让你们的父母高兴。2、报答父母养育之恩《诗经·小雅·蓼(音lù,陆)莪(音é)》这首诗抒发未能奉养父母、孝敬父母而使父母离开人世之后的悲痛不已的心情。“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生我劬瘁”。对父母的逝世,悲伤不已。他们在十分劳累和病困中生育了我。他们不但生育我,抚养我,还疼爱我,照顾我,庇护我。对于父母的养育之恩德应该予以报答3

3、、尊敬父母,娶妻必告之《诗经·齐风·南山》:“藝蔴如之何,衡从(纵)其亩。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诗借用种蔴必有田垄的道理,比喻娶妻必须告诉父母。4、孝顺父母应该成为效法的榜样。《诗经·大雅》中还说:“永言孝思,孝思维则;永言孝思,昭哉嗣服”孝顺先人的思想是全体臣民的榜样;还应该管理好自己职务以内的事情。“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孝子的孝顺之心真诚而不枯竭,全家永远能得到福祉。5、不孝父母是最大的罪过。如果儿子不能成就父业,大伤他父亲的心;如果父亲不慈爱自己的儿子,反而厌恶他;如果为弟不尊敬兄长,为兄

4、的不友爱弟弟。那就应该用文王制定的法律来惩办这样的人,不可赦免他们。第二,孔子论孝道孔子创立“仁学”,“孝”是“仁”的重要内容之一。孔子的学生有若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在儒家看来,孝顺父母,敬爱兄长,是实行仁德的根本。“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君子抓住这个根本,实行“仁”的基础建立起来了,人与人之间伦理道德就会产生出来。“孝”最基本的是“奉养”,首先要保证父母的吃和穿。在些基础上,更为重要的是要尊敬父母。孝顺发出自内心的真正的爱,语言要和气,面色要和悦,行为要恭敬。孝就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

5、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辈在处理与长辈的关系时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养亲与敬亲顺亲与谏亲传宗接代丧亲与祭亲立身、立功,以显父母积极作用1、修身养性。。2、融合家庭。3、报国敬业。4、凝聚社会。5、塑造文化。消极作用1、愚民性。2、不平等性。3、封建性。4、保守性。孝道断层二:简述内圣外王之道内圣外王,指内具有圣人的才德,对外施行王道。1:出现内圣外王”最早出现于《庄子·天下篇》.其内涵通俗的讲,“内圣”就是修身养德,要求人做一个有德性的人;“外王”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内圣外王”的

6、统一是儒家学者们追求的最高境界。虽然“内圣外王”一词不是直接出自儒学和孔子之说,但《天下篇》作者所阐述的“内圣外王之道”与孔子儒家思想有相通之处,这就为儒家采用这一术语提供了理论依据。2:言论在“内圣”方面,孔子主张,“为仁由己”。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1]一个人能不能成为品德高尚的仁人,关键在于自己。[2]在“外王”方面,儒家以“修己”为起点,以“治人”为重点。[3]在孔子的思想中,内圣和外王是相互统一的,内圣是基础,外王是目的,只有内心的不断修

7、养,才能达到内圣,也只有在内圣的基础之上,才能够安邦治国,达到外王的目的。同样,内圣之有达到外王的目的才有意义,外王实现了,内圣才最终完成。:3:政治思想孔子“内圣外王”政治思想中,体现了道德与政治的直接统一。儒家无不讲道德,也无不谈政治,认为政治只有以道德为指导,才有正确的方向;道德只有落实到政治中,才能产生普遍的影响。没有道德作指导的政治,乃是霸道和暴政,这样的政治是不得人心的,也是难以长久的。道德与政治的统一,也就是由“内圣”到“外王”。这里,“内圣”是“外王”的前提和基础,“外王”是“内圣”

8、的自然延伸和必然结果。“修己”自然能“治人”,“治人”必先“修己”。三:儒家思想对当代社会的意义儒家思想精髓不在于其治国理论学说,封建制度只是封建社会的思想外壳,儒家思想精髓在于它的社会伦理思想,正是封建社会伦理观从国家统治阶级的高度期望出发将人们生活现实中的行为规范用通俗的语言--道德意识规范起来,让农民成为社会道德思想的奴隶,而这种封建伦理观作为封建统治阶级上层建筑社会意识中的最广泛影响治理社会群众基础的核心,从而完成对国家社会双重治理的理想效果。三、儒家文明在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