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说课稿)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说课稿)

ID:41918622

大小:224.51 KB

页数:29页

时间:2019-09-05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说课稿)_第1页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说课稿)_第2页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说课稿)_第3页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说课稿)_第4页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说课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项目内容教材分析《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高一政治必修Ⅰ第七课第一框题的内容,在第二单元已经分析了“谁来生产”这个问题,接下来第七课就要介绍财富如何分配,也就是说要解决了“为谁生产”的问题。本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一框题就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与第二框题“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相联系。因此,本框题在经济常识中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初步认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为学习我国的分配制度奠定了基础,但本节课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平时接触较少,理解起来相对

2、比较困难。所以在学习本课知识时,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与重难点,以自主探索和质疑讨论为主要的学习方法,逐步认识我国的分配制度及其必然性。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按劳分配含义及其他分配方式。理解:说明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必然性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2、能力目标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能够分析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原因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积极意义。3、情感、态度目标使学生坚信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热爱社会主义,爱劳动爱科学,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项目内容项目内容依据教学重点难点实行按劳

3、分配为主体的原因1、根据课标和考纲的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教学重难点。2、运用教学案例设计不同的教学情景,营造由浅入深的学习氛围,引领学生分析各种分配方式及其意义,总结知识点,并结合练习题加以巩固。项目内容依据教法分析1、案例分析法2、小组讨论法3、多媒体展示法4、讲授法1、新课改要求教师改变角色,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充当“先行组织者”的角色。2、我校“双自主,双发展”课堂教学模式的要求2、选用日常生活中的案例,设计不同的情景分析不同的分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3、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

4、,增强参与意识,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思考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主体。项目内容依据学法分析1、自主探究法2、质疑讨论法3、朗读法1、遵循“双自主,双发展”课堂教学模式各个环节。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按照“了解案例---分析案例---小组讨论---归纳总结---练习巩固”的模式进行学习,让学生深刻领会知识并灵活应用知识。2、运用朗读法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理清课本的知识点与思路。教学流程教学内容设计意图一、温故知新(3分钟)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2、按性质分,我国的企业分为哪几种?公有制

5、经济:非公有制经济:1、巩固旧知识,寻找本节课新的知识点。2、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水平上,通过复习能够给学生找到一种轻松自信的感觉,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流程教学内容设计意图二、导入新课(4分钟)【案例导读一】:在一家国有企业的车间里①李某是初级技工,在工作过程中经常请假,完成质量不高,月工资2000元;②王某是高级技工,工作的熟练度高,完成质量高,月工资3000元。③张某是初级技工,工作积极,总是超额完成生产任务,月工资2500元。思考:1、他们的收入来源有什么共同点?2、他们的工资

6、为什么高低不一?(备注:学生自由发言)1、让学生初步了解“按劳分配”的含义,为讲解按劳分配的含义做铺垫。2、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流程内容设计意图三、教学过程(30分钟)【知识归纳一】“按劳分配”的含义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包括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思考:①按劳分配的范围?(公有制经济)②按劳分配的尺度?(劳动)③分配的对象?(个人消费品)1、把“按劳分配”的含义分为三个层次

7、理解,帮助学生抓住关键词,全面理解这个含义,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2、能够紧扣刚才案例分析中的两个思考题。项目内容设计意图巩固练习【巩固练习1】在我国现阶段,下列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所得的有(A)A.国有企业职工的奖金和津贴B.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C.“三资”企业工人的工资D.企业承包经营者的年薪通过做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强化对“按劳分配”的理解与记忆,进一步明确“按劳分配”必须在公有制经济范围之内。项目内容设计意图案例导读【案例导读二】该车间由于业绩突出,获奖金5000元。①李某:我干得少,平均分配,我可

8、能多得些。②王某:我正需要一台笔记本电脑,最好能对我的技术和工作有所体现。③张某:我可没少出力,可不能少了我的。思考1:这笔奖金该如何分配?思考2:在该企业如果不按劳分配会有什么后果?(★备注:小组讨论)1、学生先思考第一个问题,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满了疑问与好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达到了主动学习的目的。2、利用逆向思维的方式,让学生探索除了“按劳分配”以外还包括哪些情况。可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项目内容设计意图链接“不按劳分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