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法灸法学教案——灸法(中职教育)

针法灸法学教案——灸法(中职教育)

ID:41934985

大小:102.09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9-09-05

针法灸法学教案——灸法(中职教育)_第1页
针法灸法学教案——灸法(中职教育)_第2页
针法灸法学教案——灸法(中职教育)_第3页
针法灸法学教案——灸法(中职教育)_第4页
针法灸法学教案——灸法(中职教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针法灸法学教案——灸法(中职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灸法教学目标1.掌握灸法定义、特点;常用灸法(艾柱灸、艾条灸、温针灸)的操作、临床应用。2.熟悉灸法的分类、作用及灸感、灸量、灸法补泻;灸法操作的注意事项。3.了解温灸器灸、的操作及临床应用教学内容:第一节灸法的概念和特点第二节灸用材料第三节灸法的分类和应用第四节灸感、灸量和灸法补泻第五节灸法的作用和适应范围第六节灸法的注意事项教学安排本章教学内容安排为6学时,其中课堂讲授4学时,指导学生实践操作2学时。(实践操作内容见实践指导)灸法1课题第四章灸法第一节灸法的概念和特点第二节灸用材料第三节灸法的分类和

2、应用课型理论讲授课时2学时教学目的1.掌握灸法定义、特点;常用灸法的操作、临床应用2.熟悉灸法的分类、作用3.了解温灸器灸、的操作及临床应用重点难点重点:灸法的含义、作用特点及常用灸法的操作方法难点:不同种类灸法的作用特点教具多媒体机艾绒、艾条、艾柱制作器、酒精灯、95%酒精棉球、银子、火柴、毫针、温灸器、姜、蒜等授课班级教学方法讲授、演示、多媒体教学过程1.由回顾“概论”中灸法的概念、起源与发展概况导入新课(5分钟)。2.展示教学目标(1分钟)。•授课程内容(65分钟):(1)结合艾叶的性能和灸法温热

3、的特点讲授灸法的作用特点。(2)结合多媒体讲授灸法的分类。(3)讲授、演示艾灸类灸法的操作及其特点。4.小结、提问、答疑(8分钟)。5.提出思考问题(1分钟)。第一节灸法的概念和特点、灸法:“灸”,灼烧之意。以艾绒为主要灸材,烧灼或温熨体表一定部位,通过温通经络,调和气血,调整脏腑功能,扶正祛邪,达到防病治病的一种方法。二、灸法的作用特点:(-)灸法的作用: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防病保健(二)灸法的特点:1.适应症广,疗效显著2.操作安全,容易掌握3.“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第二节灸用材料一、艾及

4、艾制品(-)艾:1.艾绒的制作:干艾叶除去朵质捣碎成细软的艾绒,贮藏备用(以陈久者为良)。2.艾绒的保藏:防潮湿霉变,防虫蛀。3.艾叶的性能:“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情,能回垂危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血气,逐寒湿,暖子宫,止诸血,温中开郁,调经安胎,……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本草从新》。艾叶作用:温经散寒,祛风解表,行气活血,回阳救逆等。选择艾绒作为主要灸材的原因为:①便于搓捏成形;②芳香易燃,火力温和,穿透力强,可深入脏腑或透达病所;③价格低廉,便于采集。(二)艾制品(图)1.艾柱:

5、一个艾柱称为一壮。2.艾卷:即艾条无药艾条普通药艾条有药艾条太乙针雷火针二、其他灸用材料(图)•火热类:灯心草、黄蜡、桑枝、桃枝、硫磺、药锭、药饼等。•非火热类:毛萇、斑螫、旱连草、大蒜、白芥子等。第三节灸法的分类和应用直接灸化脓灸(瘢痕灸)非化脓灸(无瘢痕灸)艾柱灸隔姜灸间接灸隔蒜灸隔盐灸隔药饼灸温和灸艾灸类悬灸回旋灸艾条灸雀啄灸实按灸太乙针雷火针常用灸法温针灸温灸器灸灯火灸黄蜡灸非艾灸类桑枝灸天灸灸疗仪一、艾灸类(-)艾柱灸把艾炷放在穴位上施灸,称为艾炷灸。分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类。1.直接灸将艾柱直接

6、放置于皮肤表面施灸的方法。根据施灸部位有无灼伤化脓分为化脓灸和非化脓灸两种。(1)化脓灸(瘢痕灸)将艾柱直接放置于皮肤表面施灸,烫伤局部组织,形成非感染性化脓,结痂后形成灸疮,留下瘢痕。①选择舒适体位;操作方法②安放艾柱——穴位局部涂以少许葱、蒜的汁液,放置中、小艾柱;(图片或录象)③点火施灸——病人感到灼痛,可在施灸处周围轻轻拍打以减轻疼痛。灸完一壮后,用纱布蘸冷开水轻擦灸处,反复灸7〜9壮。适应病症:顽固性疾病,如哮喘、痹证、慢性肠胃病。灸后调护:①灸后用消毒棉球擦拭局部,贴上玉红膏,1-2天更换一

7、次。②灸疮化脓时,局部保持清洁,避免感染。③灸后多食营养丰富的食物,促进灸疮正常透发。④止常的灸疮化脓清稀色白,若脓稠色黄,甚至发黑,为细菌感染,应予抗感染处理,必要时切开排脓。(2)非化脓灸(无瘢痕灸)灸后不化脓,不留瘢痕的直接灸法。①在施灸处涂少许凡士林,安放艾炷,点燃灸之;操作方法②出现轻微灼痛时更换艾炷再灸;(录象)③灸3〜7壮,以皮肤轻度红晕为度。适应病症:慢性虚寒性疾病。2•间接灸法将间隔物置于艾柱与皮肤之间,点燃施灸的方法。根据间隔药物的不同,间接灸乂有多种灸法。(1)隔姜灸在艾炷与穴位皮

8、肤Z间隔姜片施灸的方法。操作方法:(图示或录象)①定穴;②把姜片放在穴位皮肤与艾炷之间,点燃至尽,除灰烬;③患者感到灼痛时更换艾炷,姜片烧坏时更换姜片;④灸5〜7壮至皮肤潮红。作用:解表散寒、温屮止呕。适应症:表证和虚寒性疾病,如感冒、风寒湿痹、腹痛、呕吐、泄泻筹。(1)隔蒜灸在艾炷与穴位皮肤之间隔蒜片施灸的方法。操作方法:(图示或录象)①定穴;②把蒜片放在穴位皮肤或肿块与艾炷Z间,点燃至尽,除灰烬;①患者感到灼痛时更换艾炷,蒜片烧坏时更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