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诗歌翻译与认知意象

分析诗歌翻译与认知意象

ID:41956747

大小:28.0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04

分析诗歌翻译与认知意象_第1页
分析诗歌翻译与认知意象_第2页
分析诗歌翻译与认知意象_第3页
分析诗歌翻译与认知意象_第4页
分析诗歌翻译与认知意象_第5页
资源描述:

《分析诗歌翻译与认知意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分析诗歌翻译与认知意象摘要:诗歌创造的意象赋予诗歌独特的风格,也使诗歌翻译极具挑战。近年来,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从另一视角对诗歌进行研究。认知与诗歌研究的结合使翻译在关注诗歌语言使用的同时也关注翻译及译本的认知接受过程。本文尝试运用意向图式理论分析与鉴赏诗歌,以探究诗歌翻译的策略和评价标准。关键词:诗歌翻译;认知;意象图式美国诗人RobertFrost说“诗歌就是在翻译中丧失掉的东西覽丧失掉的东西是什么呢?Yeat说“诗是心血、想法、智慧的交流雹ArthurWaley则认为“意象是诗歌的灵魂”。音、形、意的传达可以保留原

2、诗的韵律、形式和内容。那么,丧失掉的便是诗歌的灵魂。由于文化缺失、审美维度和时空距离影响,原诗中意象的词汇和形式能够传达,译文却很难传统的策略再现原诗的意象。因此,要在译文中再现诗歌的意象就引入不同的策略。一、诗歌与认知意象1•诗歌的音、形、意鲁迅说“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S好的诗歌是赏心、悦目、动耳的。诗歌的“音"就是节奏和格律。“诗人既要用语言多包含的去影响读者的感受,又要调动语言的声音去打动读者的心灵"。诗歌的“形"关注的是诗体和对仗。不同的形式和长短包含不同的情感和。音、形、意的

3、实现能够将诗歌的特点和优势发挥到极致。然而,有时会发现,诗歌即使这三方面都具备了,却不能打动人了。尤其是在欣赏外文诗歌的时候,这种“水土不服,味同嚼蜡''的感受更是常见。究其因在,翻译使诗歌的灵魂——意象不在了。“一首诗从字面看是词语的连缀;从艺术角度看则是意象的组合二(袁行需,2009)2•诗歌的意象与认知钱钟书讲“诗也者,有象之言,依象而成言二诗歌中的意象是意与象的统一。诗人对“意”的把握和描写,进而将“象现各入读者心中。“意象是诗人的感官接触事物,经过加工、创造,从生活真实升华到艺术真实的”(习华林,2001)

4、o语言表达的不同,意象的建构和呈现方式都不尽相同。但由于意象的“再现性、简约性和联想性”,异域间的交流不会受到差异的阻碍(李福印,2007)o诗的韵味,诗人的情感在字里行间弥散开,读者都能真切地感受到。“海上生明月",“落叶而知秋,'的意象,不同文化的读者都能感知。因为意象是以人类的认知为基础的。意象的表达是否完整就依赖诗人和读者之间能否达到认知的同步。有学者就提出将意象作为诗歌翻译的单位(魏家海,2003)o诚然,“人类的思维、认知和理解基于现实世界的,这才形成了人类的基本思维J“不同语言的人具有共通的思维,这是人

5、类能够交际、理解和互译的认知基础,,(王寅,2005)o从认知的角度看,诗歌主题中意象描述的内部机制基础是一样的。这种能力的实现是基于认知的一个外层机制,图式展开,也叫认知图式。二、从意象图式看英汉诗歌翻译庞德对诗歌“强调细节的精确翻译,每个词,每个零碎的意象^(引自Gentzle,2001)。诗歌翻译者深入诗人的内心与之感同身受,才能长生共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跨越文化和语言的障碍。汉语与英语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前者注重意合,后者注重形合;前者讲究精炼含蓄,而后者则精确奔放。在英汉诗词中对意象的追求却是一致的,而构成隐

6、喻的意象图式大量存在。1•意象图式的类型Lakoff(1987)将“意向图式"定义为“相对简单的,在的日常身体体验中反复出现的结构"Johnson(1987,引自Oakley,1996)认为“意向图式是感知互动和感觉运动中的不断再现的动态结构,‘。意象图式基于日常生活,是对具体事物进行抽象认知的体验。Johnson(1987)列举了27种的意象图式,本文主要介绍两种:路径图式(pathschema)是起点、终点以及一系列与它们相连接的连续点构成的路径。当物体从一个地点运动到另一个地点时,就有了起点、路径和终点。这些客

7、观事实反射到人的大脑时,就形成了路径图式。在路径图式中,目标被看成终点,到达目标所经历的过程则被看成路径。例如,“我指定了学习目标,现在快要达到了"。而容器图式(containerschema)源自于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因为人木身就是一个容器,皮肤同外部世界隔开。Lakoff和Johnson(2003)把容器看作一组实体隐喻,如视野常常被看作是容器。中文有“跳岀/走进视野里",英文则有"outofthesight"。1•意象图式在诗歌翻译的应用在英汉诗歌翻译中追求音、形、意的同时,可以意象图式再现诗歌的意象。女山王之涣

8、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许渊冲(2003)译:Thesunalongthemountainsbows;TheYellowRiverseawardsflows.这里就出现了两个路径图式:“依山尽”(fadesalongthemountains)和"入海流,'(flowstowardthesea)o"白日,'从山头移至山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