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分析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分析

ID:41979017

大小:25.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09-05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分析_第1页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分析_第2页
资源描述: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分析一、对试卷的总体评价:整卷总体难度较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基础题、小现代文(社科文)阅读题,有些是题干的区分度不大,有些是问题的设计不很合理,因而学生失分较多。二是“语用题”,主要是19题(病句修改),学生或难以发现“病症”,或修改不正确。三是作文,作文的难度体现在两处:一是审题,不少学生对材料的主旨把握不透或不到位,出现了大量的偏题作文;一是话题,“义”和“道”这个话题,对中学生而言,显得深奥,比较陌生,捉摸不准,因而难以下笔成文。二、各题得分情况:题号1234567891011赋

2、分33333333339得分2.62.00.91.40.32.20.71.11.61.04.2题号12131415161718192021总分赋分86666445660150得分4.14.92.23.02.13.13.01.34.542.587三、各大题存在问题分析:第一~三题(选择题)1、根据抽样调查,选择题失分较多的是3、5、7,得分率分别是:30%、10%、23%;得分较高的是1、6,得分率分别是87%、73%。2、第3小题(成语),就客观因素而言,“赏心悦目”这一成语用在这样的语境中确实值得商量,它是一种非常规用法,这样来考学生,难度

3、可想而知。就主观因素而言,学生对一些常见成语的含义理解不到位,如“捉襟见肘“具体而微”着两个成语,在语境中肯定是不恰当的。其实,这道题用排除法亦可解出。3、小现代文(科技文、社科文)的阅读训练还很不到位。可能按照我市踩点复习的计划,本知识点尚未进行系统的复习,但不少学生缺乏基本的解题能力和技巧,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第四题(翻译、诗歌鉴赏、默写)第11题(翻译):1、“劾、奏”几乎没有人能达到标准答案要求。大多译作“弹劾”、“上奏”,较好的是“揭发”、“指责”和“告诉”。2、“赖”、“令”有少部分同学能译对。3、“故”很多人译作“之所以”,作

4、“故意”的少,“重”译作“加重”“加强”的少,更多的是“使人更看重他”,“以”后面省略的“之”能译出“方法”来的少,能译作模糊的“这”就不错了。第12题(诗歌鉴赏):1、大都能把具体景象写出,而点出景象的内涵是凄凉、破败、萧瑟的不是很多,作用能写出“反衬失意的凄凉的心境”的也不多,“反衬出虽处困境,仍心系祖国”的就更少。2、能指出“布被秋宵梦觉”“指明时间,同时也暗示了诗人难以安睡”的少,大多答出“潦倒但仍心系祖国”“爱国”等,很少答出“收复祖国只能在梦中实现,更显悲壮苍凉”。第13题(默写):默写错字较多,容易错的字是:星垂平野阔,女娲炼石

5、补天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以及人之老。第五题(现代文阅读)1、脱离文本来答题。2、对题干的审读不够细致。3、对文章中心把握不够深入,答题不能够从中心角度予以思考。4、答题没有层次。5、概括和归纳能力极待提高。具体来说:第14题,“回忆”基本涉及,但对题目的表现内容与主题涉及不够,特别是没有从原因入手去分析。第15题,不能从文段中找到依据,特别是对文中的“慈悲”、“教育”理解不够透彻。第16题,没有理解与把握“具体分析”的意味,没有从文段的具体语句入手,乡村的特点涉及不够,很多同学写了城市黄昏的内容,这大可不必写,削弱了对乡村黄昏的总体概括与

6、分析。第17题,得分较好,基本都能分两点来阐述,但对前一句是简单转述,而后一句的内涵与意义剖析又不够。第六大题(语用题)第18题:1、信息点概括不全,绝大部分同学只找到了3个信息点,极少同学找全4个信息点。2、表述不明,有的同学写出的是病句。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筛选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正确的思路应是“地球与轨道变动”,“地球与轴心度变化”与“哺乳动物灭绝”之间的关系,这里面包含了一定的思维能力考察,“地球轨道变动”与“地球轴心度变化”影响“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导致“哺乳动物灭绝”,很多同学没有注意到里面的逻辑关系联系。第19题:1、找不出出

7、错的地方2、修改的不准确,改出来的还是不得体3、格式没有看清4、修改内容让人费解本题要求学生先能准确地找出不得体的地方,然后能准确地修改,要求较高,给出的答案又是唯一的,因而得分率较低。第20题考查的是学生仿写能力,给出的例子又不难,仿写要求不高,得分率较高。第七大题(作文)1、审题不清,不少学生对材料的主旨把握不透或不到位,出现了大量的偏题作文、游题作文。2、话题难度大,“义”和“道”这个话题,对中学生而言,显得深奥,比较陌生,捉摸不准,因而难以下笔成文。3、在写作过程中,“中心”意识不明确,东拉西扯,东拼西凑,敷衍成文,结果是“下笔千言,

8、离题万里”。4、文体意识不强,大部分学生写的看似议论文,但却缺少鲜明的论点、缺乏必要的论证过程,大多只会堆砌一些老掉牙的论据;写记叙文的学生,对记叙文的写作基本要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