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在甘薯贮藏保鲜中科技创新应用

臭氧在甘薯贮藏保鲜中科技创新应用

ID:41990496

大小:1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05

臭氧在甘薯贮藏保鲜中科技创新应用_第1页
臭氧在甘薯贮藏保鲜中科技创新应用_第2页
臭氧在甘薯贮藏保鲜中科技创新应用_第3页
资源描述:

《臭氧在甘薯贮藏保鲜中科技创新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臭氧在甘薯贮藏保鲜中科技创新应用摘要通过甘薯臭氧物理强度钝化杀菌处理核心技术,建成甘薯安全贮运关键控制技术模式,达到杀灭甘薯自身携带的有害病菌,调节贮藏环境的气体浓度,提高甘薯的贮藏保鲜效果,该创新技术具有操作简便、能耗低、成本少、一次性投入少、保鲜好薯率高等特点。甘薯气控保鲜技术中试于2012年2月22日经过了由安徽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现场测评,好薯率到达99.76%O关键词甘薯;臭氧;贮藏保鲜中图分类号S531;S60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3)16-0286-01农产品采收后是鲜活体,存放一段时

2、间后因自身的有氧呼吸作用,出现产品后熟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鲜度。因此,需对农产品进行保鲜,方法有化学方法、物理方法及物理化学方法。化学方法,是指利用化学试剂如化学涂层、蒸薰剂、防腐剂等,对果蔬进行涂果、薰蒸、浸泡等,该法虽操作简便、成本低,但会造成果蔬二次污染及有害残毒等。物理方法,包括冷藏、窖藏、气调、辐照、调压等,其中冷藏、气调虽保鲜效果较好,但需要大型机械设备,一次性投资大,资金回收率低,且电能耗大,技术要求严格,不易被农民掌握,且仍有耐低温细菌、病菌繁衍滋生,影响食用安全。物理化学方法,最有代表的是辐照法,即利用电

3、离能辐射,轰击果蔬,引起其内部代谢产生变化,达到延缓果实后熟的目的,此方法对肉制品类和干货类农产品的保鲜效果较好,可以自动化操作、批量生产,但也同样存在一次性投资大等问题,且对于叶菜类及根茎类的鲜果不适宜采用辐照法。自“六•五”、“七•五"、“八•五”以来,我国的蔬菜果品保鲜技术不断发展并日趋完善[1-3]o臭氧保鲜技术的应用研究开始于“九•五”,科研人员博采各种贮运模式的优点,结合实践研究,摸索出臭氧浓度对果蔬好果率影响的基础数据,一批利用窖贮和臭氧及负氧离子处理果蔬的保鲜实例涌现。至“十一・五”后期,随着臭氧及负氧离子设备技

4、术的逐步成熟,果蔬保鲜应用研究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4-7]o截至目前,臭氧农产品保鲜技术成为一个由臭氧设备、贮藏环境的条件以及农产品的贮藏期管理等硬件要求和软件技术匹配的合作技术体[8]。1创新技术:甘薯贮藏臭氧保鲜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国家宇航局已成功地选用甘薯作为长期太空飞行和太空工作站中宇航员的食品,使甘薯成为太空食品,在世界上掀起了一股“甘薯热”。近年来,国外在甘薯食品加工方面的研究进展也很快,已有数百种各类加工产品研制成功并投入市场。在我国,甘薯作为重要的粮食、饲料、工业原料及新型能源用作物,其营养和

5、保健作用也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和重视。我国甘薯常年种植面积达500万hm2左右,总产量约占世界甘薯总产量的80%。甘薯属于多汁类农产品,由于薯块皮薄,水分多,组织嫩脆,容易撞伤,加之薯种贮藏条件要求严格:薯窖内的含氧量不得低于4.5%,甘薯贮藏的适宜温度为10-14°C,温度过低会遭受冷害,使薯块内部变褐变黑,煮熟后有硬心并有异味,而且后期温度回升,薯芽开始萌动、糠心,加速黑斑病和软腐病的发展,极易腐烂。当窖内湿度低于80%时,薯块内的水分便往外蒸发,致使薯块脱水、萎蕎、皱缩、糠心,食用品质下降。相对湿度超过95%时,则薯块褪色褐变

6、,病原菌繁殖,腐烂率上升。所以甘薯贮藏保鲜技术是阻碍甘薯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据报道,国内贮藏设施形式有地下窖、通风库、冷库、CA库等。目前,我国现有贮藏能力约1200万t,贮藏量不足果蔬总产量的2%〜3%,与发达国家贮藏量为总产量的60%〜70%相比差距甚远。我国的CA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