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第12单元第24讲课时规范提升

必修3第12单元第24讲课时规范提升

ID:42009578

大小:87.51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06

必修3第12单元第24讲课时规范提升_第1页
必修3第12单元第24讲课时规范提升_第2页
必修3第12单元第24讲课时规范提升_第3页
必修3第12单元第24讲课时规范提升_第4页
必修3第12单元第24讲课时规范提升_第5页
资源描述:

《必修3第12单元第24讲课时规范提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程朱理学认为:“耳闻目见,饮食男女……喜怒哀乐Z变,皆性Z自然,今其(佛教)言口:'必灭绝是,然后得天真。'吾多见其丧天真矣。”“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此材料表明程朱理学()A.赞同佛教的禁欲主义B.对饮食没有道徳规范的要求C.认可道徳规范内的人欲D.认可私欲,主张个性解放「解析:依据材料“'耳闻目见,饮食男女……喜怒哀乐之变,皆性之自然,今其(佛教)言曰:'必灭绝是,然后得天真。'吾多见其丧天真矣。'

2、”,可知并不赞同佛教的禁欲主义,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可知是有要求的,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饮食者,天理也”,可知认可道德规范内的人欲,故C项正确;认可人的私欲,但并不主张个性解放,故D项错误。答案:C2.屮国古代某位哲学家认为“人皆具有心,心皆具是理”,“书非贵口诵,学必到心斋”,下「列诗词与此观点相「通的是()A.有约不來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B.肯信良知原不味,从他外物岂能樱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D.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解析:根据题干

3、中“人皆具有心,心皆具是理”可知其思想为陆王心学,“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不能体现心学思想,故A项错误;“肯信良知原不昧,从他外物岂能樱”是致良知的思想观点,符合陆王心学,故B项正确;“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不能体现心学观点,故C项错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能体现心学观点,故D项错误。答案:B3.“忠君爱国”在北宋末年成为士大夫的最高道徳标准。佛教也提出与儒家伦理道徳相协调,“佛法据王法以立”,佛教僧人也应提倡忠君爱国,所以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

4、寺”。上述历史现象反映了()A.儒学与佛教互动融合B.士大夫的崇佛心理普遍C.佛教融汇儒学伦理D.儒学开始吸收佛道思想解析:题干中并未提到儒学思想融合佛教思想的相关信息,故A项错误;题干中也未提到士大夫的崇佛行为,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中“佛教也提出与儒家伦理道德相协调”的信息,可知佛教开始融合儒家思想,故C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道家思想,故D项错I天O答案:c1.朱熹指出: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一木、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如此而望有所得,是炒沙而欲成其饭也

5、。他强调格物致知以()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解析:依据材料“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一木、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如此而望有所得,是炒沙而欲成其饭也”可知做学问要穷天理,明人伦,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一木、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可知为学必须穷天理,明人伦,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明人伦,穷天理,不是研究自然规律,故C项错误;材料

6、强调的是做「学问要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而不是研究社会问题,故D项错误。答案:B2.张岱年、方克立在《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理学强调通过道徳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下而能够论证此观点的是()A.“宇宙之间,一理而己”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C.“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D.“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解析:结合史实可知,A项是理学的核心,即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但不能体现材料中的“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

7、的文化性格”的作用,故A项错误;B项无法论证材料中的观点,故B项错误;C项体现的是天理道德与人的本性的关系,与题干的要求不符,故C项错误;从D项可以得出,理学强调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故D项正确。答案:D3.古代有一个学者,他认为“学百姓”也就是“学孔子”,学得“一般吃饭”“一般睡觉”的百姓日用之“常情”,即“学得一个真百姓”“才是一个真学者”。这个学者的思想可能受到哪一学派的影响()A.老庄道学B.魏晋玄学C.程朱理学D.阳明心学解析:王阳明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由

8、于人人都有良知,“愚夫愚妇与圣人同”,所以只要识得此理,则“满街都是圣人”,即“学百姓”也就是“学孔子”,因而题干体现的是王阳明心学的影响,故选D项。答案:D1.明朝思想家李贽认为:“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取待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材料表明李贽()A.全面否定程朱理学B.带有唯物主义色彩C.主张正确看待孔子D.努力追求个性解放解析:由材料内容可知,李贽主张对孔子应该正确地看待,但并没有全面否定孔子,只是说对孔子不能迷信,故A项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