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复习讲义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经济生活复习讲义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ID:42018290

大小:105.27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9-05

经济生活复习讲义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_第1页
经济生活复习讲义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_第2页
经济生活复习讲义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_第3页
经济生活复习讲义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_第4页
经济生活复习讲义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_第5页
资源描述:

《经济生活复习讲义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经济生活复习讲义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商品的含义、属性和本质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來交换的劳动产品。特别注意:成为商品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想一想: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劳动产品也一定是商品,这种说法对吗?你认为下列哪些是商品?为什么?A、自然界的空气B、母亲为你织的毛衣C、雪山上待售的氧气YESD、回收的啤酒瓶YES商品的判断方法:1、定义法: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2、属性法:同时具备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3、领域法:虽是劳动

2、产品,关键还要看是否离开了流通领域,只要离开了流通领域就不再是商品了。2、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木属性(1)价值的含义: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不同的商品所以能进行交换,就是因为它冇价值,价值是商品交换的基础。)(2)使用价值的含义: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下差万別)。(3)两者关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价值离不开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使用价值也离不开价值,否则就不是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同

3、时拥有使川价值和价值,生产者•为实现价值必须让渡使用价值,消费者为得到使用价值必须支付价值。(特别注意:A、没冇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没冇价值。例如假冒伪劣产品。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耍的屈性。既然是假冒伪劣产品,必然会损坏人的身体或者精神値康,就没有必要去使用,就没有使用价值.;B、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不一定有价值。例如空气,商店的商品;C、没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没有使用价值。例如阳光)(二)货币的产生与本质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目的是为了克服物物

4、直接交换所遇到的困难。货币的产生经历了四个阶段:①偶然的物物交换阶段;②扩大的物物交换阶段;③一般等价物的产生阶段;④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货币的产生阶段:在众多的商品中,金和银因具有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久藏不坏、质地均匀、容易分割等天然属性,因而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于是贵金属用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这便标志着货币正式产生。2、货币的本质: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仍然是一般等价物。3、3、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两大基本职能。(1)价值尺

5、度:①含义:指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货币之所以能够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②价格:用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示出来的商品价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决定价格,价格反映价值。③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2)流通手段:①含义: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②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W—一G—一W③需要现实中的货币。②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二商品价格总量/货币流通速度(3)货币的其他三种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

6、能。4、金属货币与纸币:(1)纸币的含义: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特别注意:A、纸币不能行使价值尺度和贮藏手段的职能。只能代替货币行使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B、纸币没有价值,生产纸币时耗费的人类劳动可以忽略不计,各种纸币的面额只是纸币所代表的相应货币的数量,而不是纸币的价值。纸币本身没有价值,这并非是指纸币本身的制造不需要费用,而是指制造纸币本身所花的费用,与其所代表的金属货币差距悬殊不成比例。C、纸币有使用价值,能满足人们交换的需要。(2)纸币的本质:纸币只是价值符号,本身没冇价值

7、,国家强制方能使用。(3)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4)纸币的发行: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与发行数量,但不能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纸币发行量过多,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发行量过少,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流通中所謂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邙价格水平X待您W数量/G流通速度)★通货膨胀与

8、通货紧缩区别:①含义及实质不同。前者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的、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纸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数量,是其主要原因之一,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而后者是与Z相反的一种经济现彖,它表现为物价水平在较长时间内全面、持续下降,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的出现,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②形成的原因不同。前者有四种类型,需求拉动型、成本推动型、结构型、综合型,其中纸币发行量过多属于需求拉动型。而后者则是由宏观经济环境山商品短缺转为相对过剩,货币供应量增长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