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恩格斯的自然历史观

试论恩格斯的自然历史观

ID:42020110

大小:2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06

试论恩格斯的自然历史观_第1页
试论恩格斯的自然历史观_第2页
试论恩格斯的自然历史观_第3页
资源描述:

《试论恩格斯的自然历史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论恩格斯的自然历史观摘要:恩格斯则从自然发展的历史考察自然,利用自然科学的成果揭示自然界的普遍联系和辩证发展。强调自然是由近现代自然科学得以说明的统一的和发展的物质世界,是一种辨证的自然观。关键词:恩格斯;自然观;自然历史观恩格斯则从自然发展的历史考察自然,利用自然科学的成果揭示自然界的普遍联系和辩证发展。强调自然是rti近现代自然科学得以说明的统一的和发展的物质世界,是一种辨证的口然观。1•恩格斯的自然观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中“自然”二字不是指的是抽象自然界,而是“自然科学”;“口然辩证法”不是寻求抽象口然界辩证规律的学说,而是研究“口然

2、科学”中的“辩证法”。1.1恩格斯自然观的内容恩格斯在《口然辩证法》手稿的〔导言)中指出,依据古代、近代以及现代的自然研究,形成了三种不同的关于自然界的看法:首先,恩格斯认为古代的自然科学包含于自然哲学ZM:“最早的希腊哲学家同时也是自然科学家”。其次,恩格斯认为近代的自然研究开始于巧世纪下半叶。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关于口然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总观点,“其核心就是口然界绝对不变的看法”。最后,恩格斯认为现代的自然研究开始于1755年康德的《白然通史和天体论》的出版。这部著作的岀版,在上述僵化的自然观上打开了第一个突破口。所以,恩格斯的自然观注

3、重人和自然的结合,这种结合就规定了研究的对彖绝非抽象口然界,而是依据口然科学的研究成杲所呈现的现实口然界。1.2恩格斯自然观的意图恩格斯的“门然辩证法”,研究“自然科学”中的“辩证法”,止是为了借助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呈现出自然界的辩证发展过程,进而形成具有“历史”的自然观。然而,恩格斯的自然观也绝非仅仅研究自然科学领域屮的自然规律,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更好地研究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社会规律。恩格斯的主要意图在于论述:虽然由于劳动,人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人与动物有着本质区别;我们对口然界的整个支配作用,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

4、规律。在恩格斯看來,人曲自然分化而來。但是,随着人类自身长吋间的努力,随着人直立行走,解放出了双手,手脚开始分化。由于手的发展也刺激头脑慢慢发展起来,由此产生了对制约这些条件的自然规律的理解。随着自然规律知识的迅速增加,人对自然界起反作用的手段也增加了……恩格斯认为人尽管有口我意识,可以门己创造门己的历史。可是,人终究是自然界的产物,终究摆脱不了自然规律的“铁的必然性”。可见,恩格斯认为人为了更好地应用社会生产力,必须认识社会规律。然而,人终究是从自然界分化而来,人组成的社会最终受自然规律的控制和支配。因此,对于社会规律的认识必须建立于对自然规

5、律认识的基础Z上。恩格斯口然观意在依据口然科学研究的成杲呈现出口然界的辩证运动过程,揭示自然界的辩证规律。而对这一规律的揭示,最终目的是为了使人更好地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2•恩格斯的自然历史观恩格斯其自然观是以自然辩证法为方法论依托的。他认为,“要确立辩证的同吋又是唯物主义的自然观,需要具备数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恩格斯不仅从本体论维度证明了口然界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而且还具体考察了人类的起源亦即人与自然的分化过程,强调自然界物质运动形式经过长期的从低级到高级、从单纯的机械运动到有机生命的存在的口然进化,才发展出能思维、从事创造活动的人,

6、而劳动就是人类借以从自然界分化独立岀來的根本力量,“劳动创造了人木身”O恩格斯将自然界丿力史观的基本点概括为以下五个方而第一,“历史过程论”。这是恩格斯□然界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恩格斯在总结“我们的宇宙”、太阳系、地球及其上的生命体和非生命体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自然科学成果基础上,认为自然界屮的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第二,“孑盾转化论”。这是恩格斯自然界丿力史观的核心或理论内核。第三,“过程集合体论”。这是恩格斯口然界历史观的总体理论框架,它揭示了自然界在时间上、在历史上是“过程的集合体”,而这个“过程集合体”是由一切自然事物相互

7、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过程构成的动态系统。第四,“循环永恒论”这是恩格斯对“过程集合体论”的进一步抽彖和概括的结果,是自然界丿力史观的高度概括和不可缺少的基本点。第五,“运动不灭论”这是笛卡尔提出的一个哲学原理,在此成为恩格斯门然界历史观的哲学基础和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它是“循环永恒论”的认识论前提。参考文献:[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20.[2]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7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