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岳麓)

【教学设计】《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岳麓)

ID:42027788

大小:335.0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06

【教学设计】《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岳麓)_第1页
【教学设计】《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岳麓)_第2页
【教学设计】《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岳麓)_第3页
【教学设计】《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岳麓)_第4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岳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教材分析本课是岳麓版必修二,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的第二课的内容,本课主要包括三个子目,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和凯恩斯主义,其中罗斯福新政是高考的重点,学习该课有利于学生认识经济体制的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知识能力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了解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性质、特点和影响,了解凯恩斯主义产生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

2、罗斯福新政的改革措施,探讨其对促进社会生产力恢复及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中形成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使学生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史有一个客观、全面地了解,以提高学生全面认识历史事物本质的能力。 2、通过对大危机爆发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虽然历次危机爆发的形式不同,但其根源都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罗斯福新政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罗斯福不屈不挠的精神和顽强不息的意志,认识到中国在进行社会

3、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某些环节的必要性,认识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可以积极借鉴资本主义的先进经验。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重点:经济危机的成因、罗斯福新政内容  难点:经济危机的成因、罗斯福新政评价 。◆课前准备◆搜集有关罗斯福的故事◆教学过程导入幻灯片展示农场主把大量牛奶倒入河中的图片,设问这种奇怪的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呢?引出本课内容新课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板书)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经济危机的时间,标志,表现?2.设问“为

4、什么发生在美国的经济危机会迅速蔓延到全世界?”,提示学生从美国经济地位和世界各国的联系两个方面回答.3.简述过程:一战期间,美国获得将近400亿美元的利润。世界上的黄金差不多有一半集中在美国。随着美国的生产发展、经济繁荣,股票价格直线上升,上涨了三、四倍。但是,生产的发展,产品的增多,广大人民却越来越贫困、购买力下降、产品积压,最终爆发了“生产过剩”的危机。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里股价惨跌,许多百万富翁看着手里的财产顷刻就要化为乌有, 金融部门迅速引起其他部分的经济问题,一场破坏力空前的经济危

5、机爆发啦.4特点:幻灯片展示材料,要求学生阅读找出要点。 经济危机的特点(板书 投影:出示材料并启发。 材料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农业、商业、货币金融等各部门的危机。 材料二从1929年到1933年共5个年头。 材料三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了l/3以上;资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缩减2/3。特点: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范围广5.经济危机的表现: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概括即可6.幻灯片出示“饥饿总统胡佛”及其上台时的宣言“每个美国家庭的锅里一只鸡”,设问政府的反危及措施以

6、及结果(过渡)经济危机必然导致政治危机。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一上台,就实施了“新政二、罗斯福新政(板书)  1.幻灯片展示罗斯福的图像以及简介,学生感受罗斯福身残志坚的精神2. (精讲)新政目的(板书) 就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消除经济危机。它具体体现在新政措施中。 措施(板书),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重点内容,同时幻灯片片出示相关知识详细分析新政的措施  (1)整顿银行(略)  (2)农业方面(略)  (3)对工业的调整,这是新政的中心措施。  (4)新建公共

7、工程(略)3.效果(板书) (提问)新政取得了什么成效?  (回答,经济缓慢恢复,资本主义统治得到稳定。)4.影响提示学生从美国和世界两个角度分析,关于对世界的影响,联系 面对危机日德走上法西斯的事实,进一步说明新政的重要影响。◆教学反思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概括这个理论的主要内容。2设问“凯恩斯主义跟自由主义的区别”?经济政策的变化中得出什么结论?。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政策需要不断地调整。3凯恩斯主义和罗斯福新政的关系,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阐述即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