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同步试题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同步试题

ID:42046285

大小:3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06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同步试题_第1页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同步试题_第2页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同步试题_第3页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同步试题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同步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屮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同步试题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倘若(tdng)B.依赖(lai)慨叹(kdi)宰相(zai)IE骗(kuang)搽(cd)脂粉C.麻醉(ZU1)脊梁(ji)拜佛(fd)D.省悟(xing)渺茫(miao)玄虚(xuan)考查目的:课文中涉及重点字词的读音识记。答案:A解析:B项,“搽”应读“chd”;C项,“脊”应读“jI”;D项,“玄”应读“xudn”2.解释下列句子屮画线词语。(1)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2)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

2、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考查目的:引导学生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答案:怀古伤今:追念古代的事情,因现在的事而悲伤。为民请命:替人民请求保全生命或解除痛苦。解析:略。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硕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①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屮,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

3、,那简直是诬蔑。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i匡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1)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A.《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写于1934年,是鲁迅先生为批驳抗日前途悲观论、鼓舞民族自信而写的一篇杂文,后收入《且介亭杂文》集。B.“正史”即清高宗(乾隆)诏定的从《史记》到《明史》共二十四部纪传史史书,也就是后世所说的二十四史。c.梁启超在《新史学》屮说:“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Z家谱而已。”意思是说:二十四史不是史书,而是二十四个姓氏的家谱罢了。D.“四书”包括《大学》《中庸》《

4、论语》和《孟子》。考查目的:引导学生关注写作背景和书下注释,进一步理解作者的立场、观点。答案:C解析:不是二十四个姓氏的家谱,是二十四个朝代皇帝的家谱。(2)“正史”是加了引号的,这个引号的作用是。考查目的:体会标点符号的作用,加强対作者观点的理解。答案:表示对正史的不认同。解析:略。(3)“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①“这一类”指代。考查目的:明确指代内容,加强课文理解。答案:“这一类”指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解析:略。(4)将“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改为陈述句:o考查目的:体会反问句式所表达的强烈语气。答案:

5、“中国的脊梁”,就是现在也未尝少。解析:略。(人民教育出版社《同步导学案•课吋练》九年级上册)二、课内阅读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②于是有人慨叹曰:屮国人失掉自信力了。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③“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④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

6、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⑤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⑥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i匡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1.作者写第①、②段的用意是什么?考查目的:本题既是训练学生从语段中归纳提炼要点信息的能力,也是让学生有意识地思考、学习驳论文,批驳敌论证的方

7、法。答案:文章第①段摆出对方的论据,先是自夸“地大物博”,后是寄希望于“国联”,再后是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第②段亮出批驳的靶子——“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解析:略。2.木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文屮又是如何论证的?考查目的:引导学生分析本文作者的观点、立场,学习驳论文中的驳论方法。答案:第③段作者提出“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屮国人在”,作者从正而树立自己的论点是为间接反驳对方论点。作者历数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他们都是没有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解析:通过文章题目或作者批驳的观点,找到

8、与之对立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