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理论与高校教师绩效薪酬机制研究

激励理论与高校教师绩效薪酬机制研究

ID:42059479

大小:56.55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07

激励理论与高校教师绩效薪酬机制研究_第1页
激励理论与高校教师绩效薪酬机制研究_第2页
激励理论与高校教师绩效薪酬机制研究_第3页
激励理论与高校教师绩效薪酬机制研究_第4页
激励理论与高校教师绩效薪酬机制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激励理论与高校教师绩效薪酬机制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激励理论与高校教师绩效薪酬机制研究中南人学人事处谭轶群刘国买一、激励理论概述代理理论认为,山于信息不对称,代理人拥有私人信息,以及工作业绩受多种不可控制因素的影响(即不确定性),不能证实代理人实际努力水平,因而,代理人可能采取消极怠工或损害委托人利益行为而使个人效益最大化。委托人只有利用包含了代理人私人信息的可观察结杲,设计一个激励合约,诱导代理人为委托人努力工作。假设代理人可选择的行为集合为A,a为代理人特定的行为选择,aWA;£为不可控制的外生随机变量(不确定性因素)违和$共同确定代理人的可观察业绩水平x(u川);委托人根据可观察结果x

2、(u、£)设计激励方案s(x),对代理人实行奖惩;代理人采取行为a的成本为c(a)o委托人的效用为v(x-s),代理人的效用为u(s-c)o委托人的目标是嚴大化期望效用,即maxEv(x-s)。该目标受代理人两个方而的约束,一是参与约束,在竟争的市场坏境下,代理人接受合同s所得到的期望效用不能低于不接受该合同,而从其他可选择的方案得到的期望效用(称Z为保留效用,也就是机会成本),用u表示,即Eu(s-c)u。若不能满足该条件,说明代理人放弃现职位,能找到更好的职位。二是激励相容约束,代理人选择行为a所获得的期望效用不低于任何其他可选择行为a

3、、所获得的期望效用,即maxEu(s(x(a))-c(a))maxEu(s(x(a、))一c(a‘)。若代理人的行为a的期望效用低于行为a、的期望效用,说明行为a、优于行为a,那么,行为a、是代理人的最优选择。综合上述分析,激励问题可表述如下:maxEv(x-s)(1)s.t・Eu(s-c)u(2)aGarcmaxEu(s-c)(3)一•个合理的激励方案必须考虑三个方而的问题:①业绩评价指标x(a,£)的选择。业绩评价指标选择合理与否立接关系到激励方案的有效性。业绩评价指标应该能&观、全血、准确地反映代理人的工作能力和努力水平。②激励强度的

4、选择。激励强度是代理人努力水平的边际冋报率。业绩评价指标确定后,激励强度应该是代理人努力水平的增函数。激励强度的选择是设计激励方案的基础。③等报酬问题。若代理人承担两种及以上任务时,且每一项任务对委托人具有同等意义,而委托人又不能观察到代理人在完成每一项任务时实际付出的努力水平,那么,根据代理人完成每一项任务所观察到的结果设计一个等价的报酬机制来诱导代理人按照委托人的意志均衡地分配时间和精力就尤为重要。因为,任何一项任务的强激励都可能诱使代理人对该任务的过度投入,而减少对其他任务投入的精力和努力,影响委托人的期望效用最大化。二、高校教师绩效

5、薪酬方案探讨高校教师的薪酬大体山基本薪酬和绩效薪酬二部分组成,基本薪酬山国家规定的职务工资、标准津贴和规定的各种津补贴等组成;绩效薪酬是根据教师对学校所作的贡献由教学业绩和科研业绩组成,即由高质量的教学、发表对学校的声誉有贡献的科研论文,重大的研究项忖,获得省部级以上的奖励成果,进校科研经费等组成。教学培养高质量人才是高校的基础;科研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杲是高校上水平的支柱。两者对高校具有同等重要的作川,高校教师的绩效薪酬必须考虑教学、科研两部分。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的工作具有信息不对称性和不确定性,高等学校教师与学校的关系,类似于代理人与

6、委托人的关系。学校作为委托人要实现价值(效用)最大化,就必须设计一种合理的薪酬方案來诱导教师的行为按照学校的要求行事,推进学校教学、科研等各项事业快速发展。为了简化分析,我们分两步进行。我们先分析单个教师的情况。假设教师的工作当且仅当承担教学、科研两项职能。教师教学、科研的业绩相对独立,分别用Xj、xK表示;对教学、科研投入的努力分别用aj、ak表示;教学、科研的报酬合同分别用Sj、Sk表示;教学、科研的成本分别用Cj、Ck表示。按照激励机制设计原理,第一,确定高校教师业绩评价指标。毫无疑问,教师的业绩评价指标应该与社会对学校的评价标准相一

7、致。科研业绩指标指学校科研工作的实力和水平,包括科研进校经费及项目性质、论文数量及刊物级别和科研获奖数量及筹级等,这些指标易于量化;教学业绩指标应该用毕业生在补会上的竞争力來表示,但是,学生的竞争力评价具有滞后性,且学生作为教师劳动的“公共产品”,其质量髙低又很难与某一位教师的劳动划上等号,因此,教学业绩指标只能用易于量化的授课对象人数、课时等客观指标以及由教学筲理部门、教师代表利学牛等几方面的主观评价指标组成。业绩评价指标要量化,并能客观、公正反映教师教学、科研能力以及投入的吋I'可和精力。第二,激励强度的选择。从参与约束条件分析,假设人

8、才流动成本不予考虑,那么,激励强度是留住人才的关键,激励强度不够,不能满足参与约束条件,就会造成人才外流。由于各类人才市场供求关系、人力资本的投资成本以及人才给雇主创造的预测收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