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前期的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前期的思想解放潮流

ID:42077592

大小:95.2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9-07

近代前期的思想解放潮流_第1页
近代前期的思想解放潮流_第2页
近代前期的思想解放潮流_第3页
近代前期的思想解放潮流_第4页
近代前期的思想解放潮流_第5页
资源描述:

《近代前期的思想解放潮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近代前期的思想解放潮流西学东渐【学习目标】(1)熟记抵抗派、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的思想主张,学会复述。(2)以思想为主线梳理近代前期中国人学习西方的思想历程,认识到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广泛性与层次性。(3)运用对比分析法,比较近代先进思想的异同,认识到思想之间的继承性与发展性。(4)依据材料,论从史出,说明近代先进思想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知识导学,基础过关】I构建体系,整体感知](A)1、单元综述:本单元主要讲述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鸦片战争使中国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面对民族危机的加深,先进中国人开始了艰难的探索,成为了近代思想的主题,然而道路在中国没有走通,

2、历史最终选择了。(A)2、近代前期中国人学习西方的思想历程——默写主干知识思想时期历史背景(B)派别与阶级属性实践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思想民主共和民主科学(B)通过默写思想历程,从学习的主题,层面说明近代前期思想解放潮流的特点。(A)[细节排查,易错清单]①近代前期中国所走道路可以归纳为走资本主义道路——走俄国人的路一走自己的路。②中国近代的民主思想与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潮本质是一致的。③维新派和洋务派在向西方学习的问题上是“殊途同归”。④严复完整地翻译了达尔文的著作,并使之成为变法图强的思想武器。⑤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存在内在一致性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3、的要求。以上评论不正确的有(B)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以上评论的错误指出。【自主探究,重点突破】(A)l、何为“体用之争”?(B)并分析其影响。(B)2、综合比较分析顽固派、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之间异同。顽固派和洋务派洋务派和维新派维新派和革命派关系分析(B)3、近代“西学”的传播,文化的革新,社会的转型势必导致儒学的同步衰微。归纳总结近代前期传统儒学的不同命运,(C)并分析影响儒学命运的因素。【合作探究,拓展提升】(C)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戊戌启蒙运动以西方资本主义的天赋人权学说和自由、平等、民主的资产阶级原则来批判中国传统小农社会流行的君权观念、行为模式和伦理精神,

4、显示了近代中国人批判理性精神的觉醒与成长;而其对传统宗法等级观念的冲击和对自我独立的意义、价值的推重,又体现了近代人文主义精神。——陈旭麓《中国近代史十五讲》材料二谭嗣同十分推崇王夫之,认为其著作是"兴民权之微旨"。梁启超将《明夷待访录》视为"宣传民主主义的工具"。孙中山等则抽印《明夷待访录》中的《原君》和《原臣》分发同志,鼓动反对清王朝的民主革命。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一开始就表现为思想胜者或家的构想,然后,政治家借助群众的力量将其细化为若干改造现行政治生活的要求暂时胜者一方将其形式化、法律化•固定为一种永久性的、历史性的进步。摘编自应克复《西方民主史》材料三以曾、左、李为代表的

5、洋务派受"经世致用"思想影响,既忧心清王朝衰败,也深恐中国被列强吞噬,因而力主’新政”,改弦更张以谋求’自强"。……在《盛世危言•后编•自序》中,郑观应明确指岀:商战重于兵战",兵战固不可忽视,但是“末”,商战才是真正重要的,是'本"。要进行商战,必须有犬量丰富而价廉物美的商品进入市场与外国资本主义竞争,而这需要有强犬的工业做后盾。——《历史研究》材料四1840年前后,清朝拥有一千七百多所府、州、厅、县的各类官学,4500余所大大小小的书院以及为数更多的义学、社学、私塾。每年有几十万名士子参加各类科举考试。1860年后中国出现了三十多所新式学校,并由政府选派二百余名学生出国留学……1

6、905年科举制被废除,使得传统的私塾失去了其主要作用而没落或转型。五四运动前后:’教育先行"、“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的观点成为时尚。摘编自马克査《世界文明史》鉴于'今万国交通•一切超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康有为提出'非易其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亦不能行"。综合上述材料,从现代化史观的角度,概括指出西学东渐对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作用。【巩固练习】(A)l、有学者认为:1840年一1895年,用中国原有的政治思想观念对西方现代观念选择性吸收,以儒学经世致用为主导应付重重危机,从而产生“中国近代观念叫这里所说的“中国近代观念”的代表人物有()①林则徐②洪秀全

7、③张之洞④严复A.①®B.①®C.②④D.③④(A)2、上海师范大学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B.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D.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思想(B)3、梁启超曾这样评价洋务派:“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