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匆匆》+郑庄学校+吕翠平

21、《匆匆》+郑庄学校+吕翠平

ID:42085993

大小:1.77 MB

页数:37页

时间:2019-09-07

21、《匆匆》+郑庄学校+吕翠平_第1页
21、《匆匆》+郑庄学校+吕翠平_第2页
21、《匆匆》+郑庄学校+吕翠平_第3页
21、《匆匆》+郑庄学校+吕翠平_第4页
21、《匆匆》+郑庄学校+吕翠平_第5页
资源描述:

《21、《匆匆》+郑庄学校+吕翠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1匆匆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炼、文笔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朱自清以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主要作品有《雪朝》、《踪迹》、《背影》、《春》、《欧游杂记》、《你我》、《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国文教学》、《诗言志辨》、《新诗杂话》、《标准与尺度》、《

2、论雅俗共赏》。朱自清祖父朱则余,号菊坡,原姓余,因承继朱氏,遂改姓。为人谨慎,清光绪年间在江苏东海县任承审官10多年;朱自清在扬州古城生活了13年,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时期和少年时期——对古城这段生活,他的感受是微妙而复杂的。大概是生活过于单调,所以他后来曾说,儿时的记忆只剩下“薄薄的影子”,“像被大水洗了一般,寂寞到可惊的程度!”朱鸿钧由东海赴扬州府属邵伯镇上任。两年后,全家迁移扬州城,从此定居扬州。朱自清幼年在私塾读书,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他1912年入高等小学,于1916年成功考入北京大

3、学预科,1919年2月出版他的处女诗集《睡吧,小小的人》,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1921年参加文学研究会,是“五四”时期重要的作家之一。至1925年去清华大学任教前,出版了诗集《踪迹》和诗合集《雪朝》第一集。其中《送韩伯画往俄国》《光明》《羊群》《赠A·S》等,暴露了社会的黑暗,表现了作者对光明的向往和对革命地赞美。1931年8月,朱自清留学英国,进修语言学和英国文学;后又漫游欧洲五国;1932年7月回国,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与闻一多同事一起论学。1934年出版的《欧游杂记》和194

4、3年出版的《伦敦杂记》,是用印象的笔法写成的两部游记;1935年编辑《〈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并撰写《导言》。翌年出版散文集《你我》,其中,《给亡妇》娓娓追忆亡妻武钟谦生前种种往事,情意真挚,凄婉而动人。这一时期,朱自清散文的情致虽稍逊于早期,但构思的精巧、态度的诚恳仍一如既往,文学的口语化则更为自然、洗练。叶圣陶曾指出:讲授中国文学或编写现代文学史,“论到文体的完美,文字的全写口语,朱先生该是首先被提及的”(朱佩弦先生)。抗日战争爆发后,朱自清随清华大学南下长沙,1938年3月到昆明,任北京大学

5、、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合并的西南联合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并当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他不顾生活清贫,以认真严谨的态度从事教学和文学研究,曾与叶圣陶合著《国文教学》等书。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发动内战,镇压民主运动的倒行逆施,特别是1946年7月,朱自清的好友李公朴、闻一多的先后遇害,都使他震动和悲愤——他不顾个人安危,出席成都各界举行的李、闻惨案追悼大会,并报告闻一多生平事迹。1946年10月,他从四川回到北平,11月担任“整理闻一多先生遗著委员会”召集人。在反饥饿、

6、反内战的实际斗争中,他身患严重的胃溃疡,但仍签名于《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并嘱告家人不买配售面粉,始终保持着一个正直的爱国知识分子的高尚气节和那可贵的情操。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因患严重的胃病,(严重的胃溃疡导致的胃穿孔)不幸逝世,享年仅50岁。临终前,朱自清用颤抖的手抓住妻子陈竹隐断断续续地说:“要记住,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美国面粉。”朱自清先生在签名前体重已下降到77.6斤,迫切需要营养和治疗,但他仍旧拒绝这种“收买灵魂性质”的施舍,表现

7、了一位中华民族优秀知识分子的尊严和气节。毛泽东曾称赞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字佩弦的原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脍炙人口,是语文教材的常客。开讲前,老师总不忘介绍:“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那么,朱先生为什么字“佩弦”呢?1917年,20岁的朱自清“感于家庭经济情况不好,为了惕励自己不随流俗合污,改名自清。“自清”两字出自《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意思是廉洁正直使自己保持清白。 其字佩弦,朱自清因自感性情迟缓,感于《韩非子》中“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之语,乃字“佩弦”以自警

8、策。散文特点朱自清抒情散文的特点:1、感情真挚淳朴;2、对自然景物观察准确精当,对声音、色彩感觉敏锐;3、善于集赋、比、兴各种手法,起承转合,手挥目送,既曲尽其意又余韵袅袅;4、文笔精美婉丽,节奏跌宕有致,饱含诗意和生活情趣。朱自清对优雅和谐、含蓄节制的美的追求,一方面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延续,另一方面也隐含着对中国现实社会景象的逃逸和否定。图片晏殊的《浣溪纱》: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谢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