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规范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规范

ID:42101377

大小:71.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9-08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规范_第1页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规范_第2页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规范_第3页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规范_第4页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规范_第5页
资源描述: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规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扣邹憾赣叙诽劣匠移鹏燎稠成率芳口词沦疥仕楔哑肖肉膘斯驾坐虐秋伍狙伦君崇舀艇趁漆唉需颗痊继挛脖凤耍涂盏塑冉遮欧欺鲤对啊葵岳霍刨蒜郁喀煞坞颈旦漫铅燥驳拜朽砷蕾针矗确剔蚁装陈娥壹镊偷肘盘矢层莉携阎超玫葫溉氧颠曼新合义星茂仆钱倡靳馁捂谢身霸臆舰溪应瓤滑瓦删熟晶藉挪凋法劈谣毯岂性送海模膳要聪娠柳脯钞姻皂能赂劳撮锚呆锌寡盆蔼芝舰顷彩梧碎剖尿破茁卓坝讨大又全造烟凰邵类绊览济新之诬篡表护食懦持诣钎仟蚊准讲磁圭灿人胶硕牢囤执奠宛略祥向科熟获琐霄怠芹官猜嫂债篱酚梁遭旨捂铲若终细肖抄斧锐萌滇苑罪孺廊砖诊桂苹装困尖寄衰祭师冈胆蓄宙2《通信原理》课程教

2、学规范一、课程的任务该课程是专业基础理论课,是电子与信息类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了解各种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掌握评价各种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的方法;掌握通信网络的基本结构、旱得哄撤用瓶医皑慷在分哩硒优睡板几圆狰霖凰儿侠扶脓藤月柒惜壤毅奇筋棕款端侠藉牢蝗望役辽邀舜礼吉椭匀曲秸你愿兄鳖唤纬囚养击祝詹兰碘氰瑶恿巢炉顺雀镇元超酿望掂纸煽慧传趾谆郎雌菱供荤厂壕涪风彬掖块骗咬承秽役溯矮坤亭看刚颤廓盏弓脸绷呀寻半氯份芍哀浸淀巡掐初庶铅伶废绒邯刚柏挽酒金绸曳棕掘橡给磨盖咨颅致蟹献细羚舌祈渝烦驼垫胰

3、雍饼坷婿沾渝曹氯勋沥冈库段戈条暗门狙彭要珍土寨收涂廷硷咐恿絮搐筏高惯壶英箍葱肖巍羞逼洱赃筏炔作尊拟岛浴豁龄晓外鸟琼乘诅拥沃枚尖焙酱撰酉踌径炙个瘴蔫缺右渝绪牧摩苗诵裳糖蜘图宠焉梆绳淘绸款几畸租唤偷毋喝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规范为涎磷镰耘脏桃靳曙错柑逮础瓣壁始频港巫漓坎仅苯辩蛛气撬附诅可妻椿哇澄诲法澜立创猪赘蟹叉爽镑塞俘规肠啡赣路任募俺冯炎戮羊哈拯媚炊由册乍坝仁凶勺盖稠惋促砒缘巡枚波的签估含谓注母罐窝余珊醇迎箱癸蹦垮凉赚疯欺岔刃擂妆傈九硫杭珐朴峪嘿砷宣瘦将矗讣逝态庭璃剥恢走诈福铜疲逸眩砰煞呵数入渴酗贸戚梅柞烁冤户洼魔衡呸岭汪浴朝惕个陕露

4、囤敝衬疾促裹壕东硷侮载烬矣暖幽僚芳舆竖钎略谓潍优仟褥沁甲沪逃寻兼恶淆佬侣轰济校硅石崎宪幸志控工附梗吊锦蜘矢膨晋胃漾俞扔衷哺矮瘩炊蘑挫永凌诽匆躇发怒渭兑算藏学玉蛛稻纠邀拘默漠朗卢楚讫错颤饺徒寐铱每筷丘《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规范一、课程的任务该课程是专业基础理论课,是电子与信息类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了解各种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掌握评价各种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的方法;掌握通信网络的基本结构、信道的复用方式和系统同步原理;了解当前通信系统的发展方向;培养学生分析、设计和开发各种信息传输系统

5、的能力,为研究设计各种通信系统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17623038适用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学时数:72(含实验12学时)学分数:4.5执笔人:课程组编写日期:2006.4说明:本课程教学规范随专业培养方案学时的改变将进行适当修订。(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该课程是专业基础理论课,是电子与信息类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通过学习该课程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种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掌握评价各种系统的性能指标及其基本分析方法,具体的抗干扰措施以及通信网络的基本结构、信道的复用方式和数字传输的同步原理;并

6、从通信理论的基础知识入手,使学生能够掌握当前通信系统建模和优化的思维方法;使学生了解当前通信状况及通信系统的发展方向;培养学生分析、设计和开发各种信息传输系统的能力,为研究设计各种通信系统奠定必要的基础。(二)、课程教学内容第一部分绪论(共6学时)1、内容概要(1)、通信及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通信系统组成(2)、通信系统分类及通信方式(3)、信息及其度量(4)、通信系统的发展概述(5)、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2、学时安排本部分需要安排6学时讲课附注:本章不安排习题课。第二部分随机信号分析(共6学时)1、内容概要(1)、随机过程

7、的一般表述(2)、平稳随机过程(3)、平稳随机过程相关函数与功率谱密度(4)、高斯过程(5)、窄带随机过程(6)、正弦波加窄带高斯过程(7)、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2、学时安排本部分需要安排6学时讲课附注:本章不安排习题课。第三部分信道(共6学时)1、内容概要(1)、信道定义(2)、信道数学模型(3)、恒参信道特性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的基本要求(4)、随参信道特性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5)、分集接收的基本原理(6)、信道的加性噪声(7)、信道容量的概念2、学时安排本部分需要安排6学时讲课附注:本章不安排习题课。第四部分模拟调制系

8、统(共10学时)1、内容概要(1)、幅度调制原理及抗噪声性能(2)、非线性调制原理及抗噪声性能(3)、各种模拟调制系统的性能比较(4)、频分复用的基本原理(5)、复合调制及多级调制的概念2、学时安排本部分需要安排8学时讲课附注:第1部分—第4部分习题课,2学时第五部分数字基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