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的社会思想

王守仁的社会思想

ID:42102634

大小:382.82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9-08

王守仁的社会思想_第1页
王守仁的社会思想_第2页
王守仁的社会思想_第3页
王守仁的社会思想_第4页
王守仁的社会思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王守仁的社会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三讲之王守仁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公元1472年(明宪宗成化八年)——公元1528年(明世宗嘉靖七年),浙江余姚人。1506年,他因得罪太监刘瑾,被廷杖四十到贵州龙场当驿丞。1508年“龙场顿悟”。“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王阳明的致良知说良知的特征致良知的内涵良知的特征王守仁的良知说,从理论渊源上,继承的是孟子的良知良能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孟子·尽心上》孟子的良知良能,是指人的天赋道德观念所谓良知良能即

2、是良心“是故所谓不虑而知,其良知也;不学而能,其良能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也。”《王阳明全集》卷七,《万松书院记》“夫良知者,即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不待学而有,不待虑而得者也。人孰无是良知乎?”《王阳明全集》卷八,《书朱守乾卷》1、普遍性良知人人皆有,将良知看成是人类的共同心“性无不善,故知无不良。真知即是未发之中,是廓然大公,寂然不动之本体,人人之所同具者也。”《王阳明全集》卷二,《传习录中》“良知在人,随你如何不能泯灭,虽盗贼亦自知不当为盗,唤他作贼,他还忸怩。”《王阳明全集》卷三,《传习录下》2、先验性“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

3、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若良知之发,更无私意障碍,即所谓‘充其恻隐之心,而仁不可胜用矣’”(传习录上)这里指明,良知是完全与生而来,不假外求,为人所固有的。3、直觉性如:见父知孝,见兄知悌;是是非非;见过即改,见善即迁;见孺子入井而救,见盗贼入室良知不假思维,不假见闻,不油然而起、自然而生,纯是一种直觉二、良知的内涵良知即天理“天理即是良知,千思万虑,只是要致良知。”《传习录下》“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於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全集》卷六良知是是非准则“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

4、,是故谓之良知,是乃天命之性,吾心之本体,自然灵昭明觉者也。"(《全集》卷二十六,《大学问》)“良知原是完完全全,是的还他是,非的还他非,是非只依著他,更无有不是处,这良知还是你的明师。”《传习录下》“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边寻。”《全集》卷二0,《咏良知四首示诸生》良知是至善天命之性,粹然至善,其灵昭不昧者,此其至善之发现,是乃明德之本体,而即所谓良知者也。」《全集》卷二六至善——美好善良的极致王阳明的学说匡正了当时思想界的偏失,使人的个性从长期被压抑和抹煞的状态中解脱出来,重新树起做人的自信心和人格的独立意识,是明中叶思想界的一次大觉醒。

5、他的追求独立意识、个性解放的观念,体现了人们的主体精神,对活跃当时学术空气,创造性地继承相推动懦学发展有其重要贡献。然而,从根本上讲,王阳明并没有突破传统儒家的规范,他的“心学”终究还是以传统礼教的价值规范为准绳,为社会稳定服务的。“心学”的根本目的还是通过使人意识到自己的“良知”而认同社会价值规范,从而安于自己的命运。良知是主宰主宰躯壳、主宰见闻之知、主宰节目事变(人伦日用的具体仪节)良知是睿智“盖吾良知之体,本自聪明睿知,本自宽裕温柔……盖吾之耳而非良知,则不能以听矣,又何有于聪?目而非良知,则不能以视矣,又何有于明?心而非良知,则不能以思与觉矣,又何有于睿知?”《全集》卷

6、六,《答南元善》《书·洪范》:“思曰睿。”睿智即聪明智慧。王守仁所说的良知是睿智,指德慧,在道德上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即良知能知是非、正邪、善恶、功过、理欲良知即自觉,良知履行道德的自觉性“父而慈焉,子而孝焉,吾良知所好也;不慈不孝焉,斯恶之矣。言而忠信焉,行而笃敬焉,吾良知所好也;不忠信焉,不笃敬焉,斯恶之矣。”《全集》卷七,《从吾道人记》所谓良知所好,即良知的道德选择,从根本上说,良知的善善恶恶是自觉的良知是自信人之自信,以其有道德,知是非、正邪、善恶,生活充实,精神奋发。良知即人之道德所在,是非准则所在,理想和目标所在,故良知使人自信。“致”包含有萌动、发生、开起、恢复、

7、扩充、躬行、格物和实现的意思。致良知——拓展、扩充自己的良知,把良知推广到日用伦常中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