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练习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练习

ID:42111521

大小:310.7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08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练习_第1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练习_第2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练习_第3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练习_第4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练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练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A.小农经济B.集体经济C.商品经济0.游牧经济5.古代制瓷业中出现了釉下彩绘技术,并把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使图案与器形相映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2010.12.81、铁犁牛耕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它在中国最早出现于A.商朝吋期B.春秋战国吋期C.秦汉吋期D.隋唐时期2、右图是出土于今陕西省的东汉画像石中的农耕图,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有A.牛耕技术最早出现于东汉B.东汉时期没有一牛挽犁的耕作技术C.东汉时期开始使用曲辕犁D.东汉时期有耦犁进行耕作的技术3、汶川大地震中,四川受灾严重,但有一处修建于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没有受到严重损害,这一著名的水利工程是A

2、.郑国渠B.都江堰C.大运河D.井渠4、黄梅戏《天仙配》中有一句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它所反映的我国古代经济形式是图7司母戊大方鼎春秋时期的決桂春秋穿有鼻环的牛尊A.铁制农具出现并广泛运用C.农用动力出现革命性变化8、2007年12月,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中打捞出部分青瓷和白瓷。出水时瓷器釉色清亮,仿佛新出窑一般。据此形成的以下认识,符合历史事实的是A.中国的制瓷技术始于南宋期C.青瓷和白瓷是中国著名的传统瓷器9、唐代诗人陆龟蒙名句A.古代河北B.10、中国是瓷器的故乡,A.景德镇B.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D.使用畜力鼓风冶铁B.南宋时期的青瓷

3、和白瓷都是从海外进口的D.南宋的青瓷和白瓷全部产于景德镇“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所描绘瓷器的主要产地在古代河南C.古代陕西D.古代浙江被称为瓷都的是B.苏州C.扬州D.洛阳成趣。这种技术最早出现于A.汉代B.唐代C.宋代D.清代6、中国古代青铜冶铸技术高潮,图7中所示是目前已发现的中国古代形体最大的青铜器,该青铜器铸造于A.商代B.秦代C.汉代D.唐代7、观察下列一组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图片,所能得到的正确认识不包战国时期的挟制农其1K古代诗人王建在《汴州即事》中写道:''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诗中的“草市”是古代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一些地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

4、市。草市最早出现是在A.秦汉B.六朝C.唐朝D.宋朝12、隋唐时期商业经济较之前代有很大的发展,但仍有许多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其中有A.废除五铢钱B.市坊分区C.实行两税法D.草市兴起13、我国北宋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所发生的重大变化有A.洛阳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B.“草市”和集镇开始出现C.“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D.开始设立专门管理“市”的机构14、“大街小巷叫卖食品杂物的小贩吟叫百端,大小商店铺席连绵不断,夜市直至三更尽,五更又开晓市。”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A.秦朝咸阳城B.汉朝长安城C.北宋开封城D.明朝北京城15、晚唐诗人杜荀鹤在《送蜀客游维扬》中写道:''见

5、说西川景物繁,维扬景物胜西川”。唐人卢求在《益州记序》中也写道:“大凡今之报名镇,为天下第一者,日扬、益。以扬为首,盖声势也。”引文反映了A.长安、洛阳是汉朝最繁华的大都会B.扬州、开封是唐朝最繁华的大都会C.临安、成都是南宋最繁华的大都会D.扬州、成都是唐朝最繁华的大都会16、下图是清朝《盛世滋生图》所展示的苏州斜桥商市。从该图所反映出的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A.出现了农村集市B.坊市分置C.边境贸易繁荣D.商业市镇兴盛17、西汉初年,政府曾经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汉景帝时期,更是明确指出:“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这表明,我国古代

6、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政策是A.重农抑商B.工商皆本C.农商皆木D.重商抑农18、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抑商”和“海禁”的根本目的是A、维护封建统治B、限制工商业发展C、打击敌对势力D、防范反清活动19、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造成的影响有①保护了民族工商业发展②失去了开拓海外市场的契机③避免了西方殖民者侵略④妨碍中国与世界的正常往来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20、某校高中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及其对外贸易”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A.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B.东汉时期出现了水力鼓风冶铁的新技术C.唐朝能够制作精

7、美的青瓷和白瓷D.清代开始实行海禁,阻碍对外贸易发展21、某校同学在观看校园历史板报时,看到解读《东汉画像砖上的集市场景》的一段文字:“市”在东汉时期已有发展,当时“市”的四面建有门、墙,有专门管理机构,管理相当严格;城市中心还自然形成了民间集市一“草市”;集市上商品众多,有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有丝绸、瓷器、活字版印刷的精美书籍等手工制品,交易频繁。由于东汉政府鼓励弃农经商,所以在集市上来往着众多腰缠万贯、社会地位高、受人尊重的商人。同学们看完这段文字后,纷纷说其中有些表述不符合史实,是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