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概论论文

佛学概论论文

ID:42116816

大小:2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07

佛学概论论文_第1页
佛学概论论文_第2页
佛学概论论文_第3页
佛学概论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佛学概论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佛教在中国发展状况佛教是在距今2500多年前的公元前6-公元前5世纪,由释迦牟尼所创立。佛教开始仅在屮印度恒河一带流传。到公元前3世纪古印度孔雀王朝吋期,在阿育王的扶植、倡导下才开始在古印度各国广为流传。此后,传教士到达西域(指今中亚西亚各国和我国新疆的不少地方)传教,西域不少国家、民族开始信奉佛教。佛教在古卬度的发展变化经历了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大乘佛教和密教四个吋期。各个吋期都曾有过辉煌,出现过不少著名宗师。到公元13世纪,由于内部、外部的多种原因,使佛教在自己的故乡印度,仅一个世纪就几乎全部消亡了。

2、数以千计的佛寺被荡平,数以万计的经典被销毁,数以十万计的僧侣改宗。直到19世纪,佛教才从斯里兰卡又传回到印度,才冇所恢复,但发展其微。大乘教兴起于公元1世纪。佛教最早从西域传入我国,至今已有2000年的历史。公元前2年,西汉哀帝时,西域大月氏使者伊存到汉朝通好,曾向博士弟子景卢口授《浮屠经》,屮国统治阶层始知佛经。1998年3月,屮国佛教协会会长扩大会议一致确认:“公元前2年'伊存授经'作为佛法初传标志”o历史上佛教界、史学界不少人士认为:东汉明涪永平十年(公元67年)派郎屮蔡音等18人赴西域迎请佛法,在

3、大月氏邀请到天竺(古印度)“沙门”(僧侣)摄摩腾和竺法兰,以白马驮载佛经和佛像到达东汉都城洛阳,最高统治层开始信奉佛,因此以公元67年作为佛教进入小国的时间。永平十一年,东汉朝廷在洛阳城西2里处专门修建了屮国历史上第一座寺院——口马寺,供两位高僧居住、翻译佛经(《四十二章经》)和传播佛教。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佛教在统治层已有了相当的影响,并开始传到民间,这时,中国出现了第一个出家当和尚的人朱士行,他于公元260年西行求法,开西行求法之先河。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3年),由于统治高层地需要和提倡,

4、佛教得到很大发展,卬度佛教主要派别已进入中国。佛教经典也大量翻译过來。史载,早在魏晋吋期即译经702部、1493卷。此时,各地广修佛寺,削发出家的僧侣人数迅速壇加。南朝梁武帝还亲自制文发愿,舍道归佛,四次舍身同泰寺,将佛教定为国教。当时(约公元500年而后),仅建康(今南京)一地就有寺庙500多座,僧尼10万余众。北魏末年(约公元533年前后),全境有“僧尼近200万,寺院3万所。”唐代诗人杜牧曾写下“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屮”的名句,反映了当吋佛教的兴盛。北魏武帝时,佛教在中国受到第一次大打击,即

5、佛教史称的“三武一宗法难”中的第“一武法难”。一百多年后,又发生了北周武帝灭佛事件,毁塔寺、焚经像、僧还俗,使佛教受到第二次重创,即“二武法难“。但二次灭佛事件后不久,佛教又很快恢复了元气。佛教界称,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佛教早期弘传时期。从隋初(公元581年)到唐武宗毁佛(公元841年),丽后约260年,佛教进入到抽盛时期。隋唐时期,统治者屮不少人提倡佛教。采用了利用、限制、整顿的策略,制定了度牒制度(出家人证书),加强了对和

6、、的、尼姑的严格管理。对僧侣采取不纳税、不当差,还敕给大量田地、山林作为寺产,使寺

7、院经济得到稳定发展。这时,佛教界岀现了许多冇名大师,如智颐yi、吉藏、玄奘、窥基、法藏、慧远、慧可、慧能等,形成了许多佛教宗派,当时,影响最大的有三论宗、天台东、慈恩东、律东、华严东、净土东、密东和禅东。唐代,来源于印度的佛教,吸收了屮国传统文化,使佛教成为适应屮国社会,为中国民众所接受的中国宗教。这时的中国佛教在东南亚和口本都冇极人的影响力,不少外籍僧人到中国学习佛教,学成回国后述创立了自己的佛教宗派,并奉屮国佛教各宗派大师为祖师,将参学的寺院作为这一宗派的祖庭,使中国佛教各宗派名播域外。同时,中国僧侣

8、酋行求法的更多了,到国外传教的也增多了,翻译佛经的事业更发展了,屮国历史上的大翻译家、大旅行家玄奘就是这个吋代的人。唐末武宗时,发生了历史上第三次灭佛事件,据记载,毁佛寺数万座,令僧尼还俗达26万5T•人。这次灭佛事件后,佛教开始衰微。五代十国时期,王朝交替频繁,社会动荡,佛教此时虽然保存下來,但大多数宗派次第衰落,唯禅宗较盛。五代末年,后周世宗又发起了对佛教的重大打击,废佛寺3万余座,收铜佛像铸钱,令无数僧尼述俗,从此,佛教一蹶不振。这就是佛教史称的“三武一宗法难”的“一宗之厄”。宋代,太祖赵匡胤对佛教

9、予以扶持、保护。并派张从信到成都雕大藏经版,这是中国佛经最早的刻版。赵匡胤还派人到国外求法和传教,使佛教得到了较人的恢复和发展。宋徽宗信奉道教,自称“教主道君皇帝”,有排佛Z举,令佛教Z僧尼改称道教称谓“徳士”、“女徳士”,想使道佛合一。南宋时,国力不振,还常依靠度牒维持国家开支,这样佛教乂得以发展。元代,忽必烈称帝后,封西藏名僧八思巴为帝师,掌管全国佛教,统西藏政教。元代藏传佛教(喇嘛教)和喇嘛僧人享有相当大的特权。明代,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