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安全管理

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安全管理

ID:42182981

大小:574.00 KB

页数:40页

时间:2019-09-09

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安全管理_第1页
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安全管理_第2页
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安全管理_第3页
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安全管理_第4页
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安全管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安全管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企业内机动车辆驾驶 安全管理知识主要内容企业内机动车辆运行安全管理机车防火防爆安全管理机动车辆常见事故的种类及主要原因一、企业内机动车辆运行 安全管理知识作业管理作业要素:人、物、环境作业时间作业岗位作业过程作业方法一、企业内机动车辆运行 安全管理知识机车驾驶人员安全管理机车驾驶要求及安全操作规程机车运行环境机车使用与维护人员的安全素质安全生理素质感觉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安全心理素质气质性格情绪意志能力安全知识与技能安全意识法制观念安全技能知识文化知识结构心理应变能力心理承受适应性能力道德行为约束能力

2、基础重要条件核心内容影响安全行为的因素情绪气质性格社会知觉价值观角色社会舆论风俗与时尚环境、物的状态例如,驾驶员郑某,在上班高峰期开车时,善于钻挤开快车,有的乘客夸奖他,使其飘飘然,越开越快,以致出了恶性事故。又如,驾驶员王某,因外祖父病故,料理丧事伤心疲劳,心情悲痛,情绪低落。上班出车时在宽直平坦的公路上,无任何障碍情况下,突然偏驶向左侧,撞倒正在行驶的自行车,当时眼看要发生事故却无力打回方向盘或刹车。违章作业类人群序号类型特点归类1活泼型反应灵敏,适应性强,精力充沛,勤劳勇敢安全型2冷静型善于思考

3、,工作细致,头脑清楚,行动准确安全型3急躁型反应迅速,胆大有余,求成心切,工作草率非安全型4轻浮型做事马虎,不求甚解,心猿意马,轻举妄动很不安全型5迟钝型反应迟钝,动作呆板,头脑简单,判断力差不安全型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运用各种技术、经济和组织措施对设备设施从规划、设计、制造、购置、安装、使用、维护、修理、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整个寿命周期进行全过程的安全管理。装载机安全操作规程挖掘机安全操作规程装载机的安全知识挖掘机的禁止作业内容二、机车防火防爆安全管理燃烧与爆炸的基础知识一、

4、燃烧(一)氧化与燃烧氧化反应:凡是使被氧化物质失去电子的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燃烧:强烈的氧化反应,并伴随着光和热的现象称为燃烧。(二)燃烧的必要条件可燃物质、助燃物质和着火源1、可燃物质定义凡是能与氧和其它氧化剂发生剧烈氧化反应的物质,都称为可燃物质。分类按其存在的状态分:固态、液态、气态按其组成的不同分:无机可燃物、有机可燃物2、助燃物质定义凡是能与可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并起助燃作用的物质,都称为可燃物质。如:空气、氧气等。可燃物质完全燃烧必须有足够的空气。3、着火源定义凡能引起可燃物质燃烧的热能,都

5、叫着火源。种类:明火、电气火、电火花、摩擦冲击产生的火花、静电荷产生的火花、雷电产生的火花、化学反应热。燃烧的三要素缺一不可燃烧的类型(1)闪燃与闪点闪燃可燃液体表面或容器内的蒸汽与空气混合而形成的混合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遇明火回发生一闪即灭的瞬间火苗或闪光,这种现象叫闪燃。闪点引起闪燃时的最低温度叫做闪点。闪点越低,火险越大。它是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依据。常见液体的闪点液体名称闪点(℃)液体名称闪点(℃)液体名称闪点(℃)汽油-58~10煤油28~45乙酸乙脂-5苯-15萘86松节油35甲醇9.

6、5丙酮-17桐油239乙醇11二乙醚-45.5樟脑65.5(2)着火与燃点着火可燃物质与着火源接触能燃烧,并且在火源移去后仍能保持继续燃烧的现象。燃点可燃物质发生着火的最低温度。几种物质的燃点物质名称燃点℃物质名称燃点℃物质名称燃点℃物质名称燃点℃蜡烛190豆油220松节油53煤油86硫2.7赛潞珞100樟脑70(3)受热自燃与自燃点受热自燃可燃物质在外部条件的作用下,温度升高,当达到其自燃点时,即着火燃烧的现象称为受热自燃。自燃点物质在没有外部火花和火焰的条件下,能自动引燃和继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物质

7、的自燃点越低,发生火灾的危险越大。它是发生火灾的一种重要原因。常见物质的自燃点物质名称自燃点℃物质名称自燃点℃物质名称自燃点℃木材300~350黄磷34~45松香240煤炭450赤磷200~250亚麻仁油343豆油460煤油240~290重油380~420桐油410乙醚180柴油350~380赛璐珞150二硫化碳112(4)本身自燃植物自燃是由于生物、物理和化学作用引起的,有较大的自燃性。纯粹的矿物油不能自燃,其自燃的原因是:内因:油脂中含有不饱和的脂肪酸、甘油脂外因:有较大的氧化表面、有空气、具备蓄

8、热的条件。物质的自燃点越低,发生火灾的危险越大。它是发生火灾的一种重要原因。二、爆炸定义是物质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释放出大量气体和能量的现象。分类物理性爆炸、化学性爆炸(一)物理性爆炸和化学性爆炸物理性爆炸是由于物理变化引起的。化学性爆炸是由于物质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的化学变化,形成其它物质,同时释放出大量热量和气体的现象。三个基本要素:反应的高速度、大量气体和热量。分类:炸药、可燃物质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二)爆炸极限爆炸下限可燃物质在混合物中发生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