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锢时期(中国电影史)

禁锢时期(中国电影史)

ID:42187328

大小:1.37 MB

页数:25页

时间:2019-09-10

禁锢时期(中国电影史)_第1页
禁锢时期(中国电影史)_第2页
禁锢时期(中国电影史)_第3页
禁锢时期(中国电影史)_第4页
禁锢时期(中国电影史)_第5页
资源描述:

《禁锢时期(中国电影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八章禁锢时期(1966—1976)1965年11月10日,姚文元在《文汇报》发表《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拉开了“文化大革命”的序幕。1966年2月《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中抛出“文艺黑线专政论”,认为文艺界在建国以来,基本上没有执行毛主席的文艺路线,“被一条与一、“文化大革命”的发生毛主席思想相对立的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黑线专了我们的政。”号召“坚决进行一场文化战线上的社会主义大革命,彻底搞掉这条黑线。”1966年4月10日,中共中央批发经毛泽东三次修改的《纪要》。1966年4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破除对30年代电影的迷信》,批判程季华主编的《中国电影发展

2、史》。“《中国电影发展史》是一部最系统最集中地鼓吹、复活30年代电影和文艺的代表作,这是一株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毒草。”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全面发动“文化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文化大革命”正式开始。全面否定“十七年”电影“十七年的电影尽是毒草,一无可取,很糟!”“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毒草”;“宣传错误路线,为反革命分子翻案”;“丑化军队老干部,写男女关系”;“写中间人物”。二、“文革”对中国电影的冲击一大批电影人被污蔑为“黑线人物”、“黑尖子”、“黑苗子”,遭到长期关押和折磨,不少人被迫害致死。如蔡楚生、应云卫、郑君里、海默、罗静予、王莹、上

3、官云珠、舒绣文。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科研所、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电影出版社等被撤销。三、“样板戏”电影八部样板戏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海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乐《沙家浜》。样板戏电影:《智取威虎山》、《红色娘子军》、《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海港》、《龙江颂》、《杜鹃山》、《平原作战》、《沂蒙颂》、《磐石湾》。根本任务:努力塑造工农兵的英雄人物。三突出: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电影语言:敌远我近,敌暗我明,敌小我大,敌俯我仰。“英雄人物近大

4、亮,反面人物远小黑。”四、“文革”后期的故事片创作1972年,毛泽东针对当时的文艺工作提出批评:“现在电影、戏剧艺术作品少了。”同年10月,文化部召集“北影”、“长影”、“八一”、“上影”的有关创作人员,总结摄制“样板戏”电影的经验,同时要求按照“样板戏”电影的经验拍摄故事片。1973-1976年,共生产76部故事片。重拍片:《青松岭》、《战洪图》、《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平原游击队》。《艳阳天》(1973年,长影)《火红的年代》(1974年,上影)《创业》(1974年,长影)《闪闪的红星》(1974年,八一)《海霞》(1975年,北影)《战船台》(1975年,上影)《红雨》(1975

5、年,北影)反走资派电影:《春苗》(1975年,上影)《决裂》(1975年,北影)《反击》(1976年,北影)《欢腾的小凉河》(1976年,上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