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民事法律关系

会展民事法律关系

ID:42194554

大小:271.50 KB

页数:53页

时间:2019-09-10

会展民事法律关系_第1页
会展民事法律关系_第2页
会展民事法律关系_第3页
会展民事法律关系_第4页
会展民事法律关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会展民事法律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会展民事法律制度第一节民法的概念一、民法概念和调整对象(一)概念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二)民法的调整对象1、主体平等性:一是主体的法律地位平等。二是各个主体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约束。2、财产关系:指人们在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中形成的具有经济内容的社会关系。3、人身关系:指基于人身而发生并且与人身不可分离而不具有直接财产内容的社会关系。分为:人格权关系身份权关系知识链接民法所讲的平等主体,是指当事人之间地位平等,互不隶属,没有管理与被管理、命令与服从的关系,当事人独立地表达自

2、己的意愿,自愿结成各种关系,平等地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三)基本原则1、民事主体地位平等原则2、自愿原则3、公平原则4、诚实信用原则5、公序良俗原则二、会展法与民法等部门的关系除了具有私法性质还带有公法性质民事主体地位平等原则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平等,即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享有各自独立的法律人格,在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中互不隶属、地位平等,都能独立地表达自己的意志。这一原则,集中反映了我国民法调整的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宪法中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的具体体现。重点提示平等原则是民事法

3、律关系区别于其他法律关系的主要标志,是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要求在民法上的具体体现,是民法最基础、最根本的一项原则自愿原则民事活动当事人在进行民事活动时意志独立、自由和行为自主,即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以自己的真实意志来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通过自己的内心意愿来设立、变更和终止民事法律关系。我国《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公平原则在民事活动中以利益均衡作为价值判断标准,用来衡量民事主体间的物质利益关系,确定民事主体的民事权利义务及其承担的民事责任等。民事主体应依据社会公认的公平观念从事民事活动,以维

4、持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均衡。我国《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的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我国《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是指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行使民事权利和履行民事义务时,都应本着诚实、善意的态度,即讲究信誉、恪守信用、意思表示真实、行为合法等。重点提示诚实信用原则是道德观念的法律化。有学者认为这一原则是人类社会的理想,是商品交易的道德基础,甚至有学者认为是“帝王条款,君临全法域之基本原则”公序良俗原则当事人在行使民事权利时,必须尊重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德,不得破坏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

5、的平衡,否则,当事人将依法被限制、剥夺其享有的民事权利或承担民事责任。第二节会展民事法律关系一、民事法律关系(一)概念民法所调整的具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二)构成要素1、主体:公民(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国家(特定情况下)。2、客体:物、行为、智力成果和人身利益。3、内容:民事权利和义务。(三)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前提条件是法律事实的发生。法律事实是指法律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或现象,包括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学法做人甲某到乙商店购买电脑,分析其购买行为的法律关系的三要素观察思

6、考生活中常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事件和行为有哪些?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甲和乙;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电脑;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是:甲的权利是要求乙交付电脑并转移电脑的所有权,乙的权利是要求甲交付购买电脑的价款。甲的权利,就是乙的义务,反之,乙的权利,就是甲的义务。人的死亡、自然灾害等事件可以引起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而人的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都能引起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二、会展民事法律关系三、会展民事法律关系主体指在会展民事法律关系中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一、公民(自然人

7、)(一)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公民是指基于自然状态出生而具有一国国籍的人。民事权利是民法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因为民法是“权利本位”的法,民事权利是民事立法的根本出发点和核心内容。民事权利,是指民事主体依据民法而取得的为一定行为或获取一定利益的法律资格。(二)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民事权利的内容1、享有权利的人可以在法定范围内直接享有某种利益,或实施一定的行为。2、享有权利的人可以要求负有义务的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的行为。3、享有权利的人在其权利受到侵犯时,可以自行保护或请求有关国家机关予以保护。(二)民事权利的种类1、物权

8、包括财产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2、债权包括合同、侵权、不当得利、无因管理债权等。3、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发明权。4、人身权包括生命健康权、姓名权和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婚姻自主权等。(二)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1.概念指法律赋予公民的享受民事权利和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