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慢性病防治知识岗前培训

传染病、慢性病防治知识岗前培训

ID:42204634

大小:228.00 KB

页数:51页

时间:2019-09-10

传染病、慢性病防治知识岗前培训_第1页
传染病、慢性病防治知识岗前培训_第2页
传染病、慢性病防治知识岗前培训_第3页
传染病、慢性病防治知识岗前培训_第4页
传染病、慢性病防治知识岗前培训_第5页
资源描述:

《传染病、慢性病防治知识岗前培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传染病、慢性病防治知识培训莱州市人民医院疾病预防控制科鹿栋尧一、概述二、医疗机构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的法定职责三、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预检分诊四、传染病疫情的报告五、传染病、慢性病和死亡病例报告管理六、电子病历中各类报告卡的填写报告一、概述(一)我国法定传染病的种类及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12.1修订)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共三类39种。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26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甲型H1N1流感(2009年新增)、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

2、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丙类传染病11种: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2008年5月2日卫生部将纳入手足口病丙类传染病管理)。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人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目前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共16种,包括AF

3、P、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水痘、尖锐湿疣、结核性胸膜炎、非淋菌性尿道炎、肝吸虫病、生殖器疱疹、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人感染猪链球菌、恙虫病、森林脑炎、不明原因肺炎、其它。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采取《传染病防治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AFP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灰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AFP病例的诊断要点: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常见的AFP病例包括以下疾病:(1)脊髓灰质炎;(2)格林巴利综

4、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5)神经根炎;(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7)单神经炎;(8)神经丛炎;(9)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10)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11)急性多发性肌炎;(12)肉毒中毒;(13)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14)短暂性肢体麻痹。(二)传染病流行病学中的几个重要概念1.传染过程传染过程是指病原体进人宿主机体后,与

5、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宿主感染病原体后,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结局,如病原体被清除、隐性感染。病原携带状态、显性感染甚至死亡等。2.传染病流行过程传染病流行过程是指病原体从已受感染者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侵人易感者机体而形成新的感染,并不断发生、发展的过程。流行过程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包括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传播途径指病原体自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宿主前,在外环境中所经历的全部过程。传染病可通过一种或多种途径传播,主要传播途径有经空气、水、食物、接触、媒介节肢动物以及医源性传

6、播等。人群易感性是指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3.潜伏期潜伏期是指病原体侵人机体后到出现最早临床症状前的这一段时间。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根据潜伏期判断患者受感染的时间,用于追溯传染源和确定传播途径;根据潜伏期的长短,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或医学观察期限;根据潜伏期确定免疫接种时间;根据潜伏期评价预防措施效果;潜伏期长短还可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4.传染期传染期是指传染病患者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传染期的流行病学意义在于它是决定传染病病人隔离期限的重要依据。同时,传染期的长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疾病流行特征。5.病原携带者病原携带者是指没有明显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病原携带者

7、按携带病原体的不同而相应称为带菌者、带毒者、带虫者等。病原携带者按其携带状态和临床分期的关系,分为三类:(1)潜伏期病原携带者:即在潜伏期内携带病原体者。可在潜伏期内携带病原体的疾病较少,如霍乱、痢疾等。这类携带者多数在潜伏期末排出病原体。(2)恢复期病原携带者:指临床症状消失后继续排出病原体者。相关的疾病包括痢疾、伤寒、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乙型肝炎等。一般恢复期病原携带状态持续时间较短,凡临床症状消失后病原携带时间在三个月以内者,称为暂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