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中特理论讲义

研究生中特理论讲义

ID:42217701

大小:770.56 KB

页数:38页

时间:2019-09-11

研究生中特理论讲义_第1页
研究生中特理论讲义_第2页
研究生中特理论讲义_第3页
研究生中特理论讲义_第4页
研究生中特理论讲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研究生中特理论讲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1-12学年秋季(研究生教学用) 黎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机制体制改革研究(节选)提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生与发展第一讲文化及其性质与意义1西方文化的变迁与近代西方社会的文明2中华文化的演进与中国社会发展动力的缺失3五、四新文化运动与近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潮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生与发展5提纲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当代西方国家的文化建设1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核心价值体系2加快现代文明的建设3强化体制机制创新4教学形式与考核办法采用理论解析与案例教学法,以课堂讲授加案例评析为主,辅以

2、课堂讨论和实例分析。考核采取课堂考核、课后作业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分九个议题进行相关内容的课堂讨论,随堂布置二次课后作业,涵盖本课程几大主要内容,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推荐阅读参考书目1、论语,中华书局,1980.2、杨伯峻(译注),孟子,中华书局,1960.3、老子(诸子集成本),上海书店,1986.4、刘文英,儒家文明:传统与传统的超越,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5、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人民出版社,1984.6、罗素,西方哲学史(上、下),商务印书馆,1963、1976.7、亚里士

3、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81.推荐阅读参考书目8、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9、阿德勒,西方的智慧,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10、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卷一、卷二),科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11、林语堂,中国人,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12、汤因比,文明经受着考验,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13、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推荐阅读参考书目14、王前,中西文化比较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5、邓晓芒,中西文化比较十一讲,湖南教育

4、出版社,2007.16、徐行言,中西文化比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第一讲中特文化的发生与发展一、文化及其性质与意义1)文化的不同描述回答何为文化,是所有文化研究和文化比较的元命题。但是,“文化”这一概念至今还没有一个得到普遍认同的确定含义。美国著名人类学家克鲁伯、克莱德·克拉克洪在1952年的《文化——关于概念和定义的述评》一书中就列举了自1871年以来(80年中)的西方学者关于文化的164种定义。截至目前,有人竟称已经达到万条定义之多!这说明文化研究的热度还在加强,深度在加深,学科的规范性有待提高。为此,有必要从语义

5、分析入手,对其多重含义进行梳理,为文化比较选择合理的切入点。第一讲中特文化的发生与发展汉语中的“文化”一词出现较晚,最初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文”与“化”两个是分别使用的,“文”文指纹理、纹饰并引申为文采;“化”指教行、教化之意。两者合为一词始见于西汉刘向所编的《说苑指武篇》:“凡武兴之,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这里的“文化”用如动词,意为以文德教化之,概源自《周易》中“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总之,其意在古代不出文治教化的观念,与文化学的含义有一定的差距。第一讲中特文化的发生与发展西语中的“文化”一词多源于拉丁语的“

6、cultura”,原以为对土地的耕耘和改良,植物的栽培,如英语和法语的culture,德语的DieKultur.直到18世纪一些法国学者如伏尔泰等开始在较完全的意义上使用文化一词,从此它用来形容一个受过教育的人的实际成就:良好的风度,文学、艺术和科学,都可以被称之为文化。直到1871年,文化人类学之父泰勒提出著名的文化定义:“文化,或文明······是一种复杂丛结之全体。这种复杂丛结的全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任何其他人所获得的才能和习惯。这里所说的人,是指社会的一个分子。”第一讲中特文化的发生与发展20

7、世纪60年代,雷蒙·威廉斯在《文化分析》一文中认为文化一般有三种定义:一是“理想的”定义,据此,就某些绝对和普遍的价值而言,文化是人类完善的一种状态或过程······;二是“文献式”文化定义,据此,文化是知性和想象作品的整体,它们以不同的方式详细记录了人类的经验;三是文化的“社会”定义,据此文化是对一种特殊生活方式的描述,它不仅表现艺术和学问中某些价值和意义,而且也表示制度和日常行为中的某些意义和价值。第一讲中特文化的发生与发展从以上可以看出,中西语汇中文化一词的本意虽不尽相同,但内涵都是向着肯定人对自然的改造和对自身的塑造

8、这一思想延伸。2)文明的描述汉语中,“文明”一词早在《尚书》、《易经》中即已出现。《尚书·舜典》称舜帝“睿哲文明,温恭允塞,玄德升闻,乃命以位。”其疏曰:“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周易·贲》曰:”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其含义均近于文采光明,文德辉耀。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