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练习】《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人民)

【同步练习】《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人民)

ID:42218677

大小:907.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9-10

【同步练习】《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人民)_第1页
【同步练习】《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人民)_第2页
【同步练习】《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人民)_第3页
【同步练习】《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人民)_第4页
【同步练习】《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人民)_第5页
资源描述:

《【同步练习】《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人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同步练习本课时制作:南宫中学陈林棉◆基础知识达标自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1.君主专制政体(1)创立:秦始皇开始使用“皇帝”称号,确立了“________”制度。(2)特点(3)弊端:君主理念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影响国家政治决策的合理性。2.君权与相权(1)调整原因①防范________擅权。②加强统治,提高行政效率。③弥补政事繁多而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2)调整措施西汉①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打击相权。②组成“________”参与决策,削减“外朝”权力。唐代①

2、中央设__________、门下省和尚书省,唐初三省最高长官都是宰相。②后来凡参加__________的其他官员的身份也等同于宰相,相权有所分散。宋代增设“____________”、枢密院、三司使分散宰相权力。(3)结果:君权逐步加强,相权被分散和削弱。3.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1)秦代:在____________和郡一级的行政机关内,都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2)汉代(3)发展:汉代以后各朝都有监察机构的设置,如唐代有御史台、宋代有提点刑狱司、元代有御史台等。(4)作用4.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1)世官制:

3、将官职限定在________范围内,由__________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2)察举制:__________时创立,自下而上推举道德学问优异又有议政能力的人做官。魏晋南北朝时演化为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吏,但存在着权操于官,民意无从体现的不足。(3)科举制5.行省的设置(1)元代确立行中书省作为地方常设行政机构,全国分设十个行中书省以及中书省直辖的“________”和宣政院管辖的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2)行省的民政、军政、赋税征收等权力皆受________的节制,中央还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以省官互迁等方式

4、加以控制。重点难点探究:1.历代中枢机构的演变史料 自秦朝以后,皇帝为了集中权力,不断削弱相权。唐朝曾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行使宰相职权;清朝又以满汉大学士等出任军机大臣,主持全国军政要务。思考 (1)下图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按示例完成空格。(2)从上述材料中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背景包括哪些方面?(为什么与西方不同?)(2)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是否相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什么?围绕着这一核心,封建王朝又创

5、立了哪些制度与之配合?(3)从整个封建社会历史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何积极作用与影响?(4)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哪些方面产生了消极影响?最严重的后果是什么?是否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当堂达标训练(一)基础达标:1.(2016·江西八校联考)唐朝最高议事机关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材料表明(  )A.皇帝权力受到削弱B.政事堂地位日益突出C

6、.中书省负责政令的草拟D.门下省负责政令的审批2.下面《唐朝河西节度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描绘的是唐朝敦煌地区最高统治者张议潮接受朝廷敕封为河西节度使后,统军出行的浩大场面。下列与图片历史信息相关的是(  )A.节度使在政治上享有较大的自主权B.节度使镇守边关,享受超官秩的仪仗C.节度使接受敕封,加强了君主专制D.藩镇势力强大,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3.公元1071年,枢密使文彦博对宋神宗说:“(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非与百姓共治天下也。”最能体现该主张的是(  )A.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B.由世家大族担任朝廷

7、要职C.由中央掌控地方赋税D.抽调各地精兵去充实禁军4.隋唐废除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据统计,当时以科举出身者而言,69%为士族,13%为小姓,寒门占18%。这说明(  )A.隋唐政治仍有贵族政治特点B.隋唐选举不再看重出身门第C.隋唐科举实现了社会的平等D.隋唐教育得到大范围的普及5.(2016·宜宾测试)宋代134位宰相,123人出身科举,他们中多为学者型官员,如范仲淹、司马光、王安石、苏轼、苏洵、欧阳修、张载、沈括等等。这表明当时(  )A.官场门阀恩荫的现象彻底杜绝B.科举制提升了学术研究的水平C.人

8、才选拔真正做到了公正公平D.科举制造就了高素质文官群体6.997年,宋太宗分全国为十五路,转运使掌管一路的大权。1007年后,宋真宗在此基础上陆续增设了经略安抚司、提点刑狱司和提举常平司等机构。宋真宗这样做是为了(  )A.改变地方割据局面B.削相权以加强集权C.强化集体议事制度D.分事权以相互牵制7.(2016·江淮十校联考)元朝时,行省辖区不仅地域辽阔,且省界犬牙交错,使其无山川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