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两极格局的形成》(人教)

【教学设计】《两极格局的形成》(人教)

ID:42219134

大小:7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09

【教学设计】《两极格局的形成》(人教)_第1页
【教学设计】《两极格局的形成》(人教)_第2页
【教学设计】《两极格局的形成》(人教)_第3页
【教学设计】《两极格局的形成》(人教)_第4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两极格局的形成》(人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材分析本节课重点讲述了二战后新的国际关系和国际格局形成以及美苏在新的格局形成中的低位、关系、和作用;本节内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历史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本节课学习,加深对当今世界格局的深入理解。◆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美苏冷战局面形成的主要过程,认识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和特点。【过程与方法目标】阅读教材归纳要点;联系必修一二;史料研习;问题探究;合作交流。【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雅尔塔体系具有维护世界和平和大国强权政治的双重性。◆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美苏冷战局面形成的主要过程【教学难点】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和特点3、四季的形成。◆课前准备◆多媒体

2、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一、雅尔塔体系二、美国的强大与西欧的衰落三、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讲授新课】一、雅尔塔体系1.背景(1)二战后期,以美、苏、英为主的同盟国召开了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就战后安排等问题达成了协议。(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2.内容(1)铲除日本、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惩办战犯,对德国分区占领管制。(2)苏联占有日本部分岛屿,日本在中国的一些权益也交给苏联。(3)创建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性组织——联合国。(4)对战后欧洲一些国家的边界也做出相应的规定。3.实质:按美苏意志划分势力范围。4.标志:以维持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格局所

3、取代。5.评价(1)积极性:有利于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秩序、清除法西斯主义、恢复和发展各国经济。(2)消极性:该体系建立在美苏两国划分势力范围的基础上,带有明显的色彩,这为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冷战提供了条件。二、美国的强大与西欧的衰落1.美国的政治野心(1)表现①罗斯福:1943年4月,罗斯福授意他人发表文章,提出要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符合美国利益的世界政治与经济秩序。②杜鲁门:1945年12月,杜鲁门在致国会的咨文中声称美国人民有必要来领导世界。(2)基础①经济:逐步确立起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②军事上:成为军事强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和空军,还率先掌握了原子弹、氢弹。2

4、.西欧的衰落(1)英国①二战后经济衰退。②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动摇了殖民帝国的基础。(2)法国:国内经济倒退,外汇储备已经枯竭;海外殖民地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浪潮。三、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1.苏联的强大(1)军事上:军事力量增强,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军事强国。(2)政治上:政治影响和国际威望空前提高。2.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1)苏联帮助东欧国家摆脱法西斯统治并于二战后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2)为抗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苏联积极发展同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3)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承认和支持亚洲新兴社会主义国家。(4)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缔结,标志着

5、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最终形成。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体现了社会主义理论从完整到科学,再到实践及发展壮大的飞跃。【课堂小结】雅尔塔体系1.雅尔塔体系的含义是对1945~1991年间国际政治格局的称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英、苏三个大国(特别是美苏两个大国),凭借各自的经济、军事实力就结束战争、处置法西斯与安排战后世界秩序,依据以雅尔塔会议为代表的重要国际会议做出的一系列影响战后世界秩序的公报、议定书、协定、声明等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对世界政治版图和势力范围重新进行划分,建立起来的国际关系新格局,即雅尔塔体系。2.雅尔塔体系的产生(1)雅尔塔体系是在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

6、波茨坦会议等多个会议确定的一系列原则和协议的基础上形成的。(2)该体系建立在美苏战时和战后军事实力均势的基础上,也是两大国经过长期讨价还价、相互妥协的产物。3.雅尔塔体系的影响(1)雅尔塔会议充满了美苏相互妥协、共同主宰世界的气氛,因此造成了国家分裂、人口迁移、国界变更的严重后果,进而导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形成。(2)该体系的建立不同于以往的国际关系体系,其影响范围已经超出欧洲,在世界的广大地区形成美苏之间的对峙局面,所以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性国际关系体系。实质:雅尔塔体系实质上是美苏两国根据自己的战略需要,对世界格局做出的两分天下的划分,它被深深地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教

7、学反思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