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模拟试题(17)

高考模拟试题(17)

ID:42226119

大小:9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11

高考模拟试题(17)_第1页
高考模拟试题(17)_第2页
高考模拟试题(17)_第3页
高考模拟试题(17)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考模拟试题(17)》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考模拟试题(17)1、关于布朗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布朗运动是指在显微镜中看到的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布朗运动反映了固体分子永不停止的无规则运动C、悬浮微粒越大,布朗运动越显著D、液体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显著2、如图甲所示,A、B两物体叠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现对物体B施加一沿水平方向的变力F,两物体在变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若两物体始终保持相对静止,F-t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则()A、t0时刻,两物体之间的摩擦力最大B、t0时刻,两物体的速度最小C、0-2t0时间内,物体之间的摩擦力先增大后减小D、0-2t0时间内,两物体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3、一个矩形线圈在匀强磁

2、场中匀速转动,产生的交变电动势的瞬时值表达式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该交变电动势的最大值是B、该交变电动势的有效值是220VC、线圈转动的角速度是100πrad/sD、在1s内,线圈中的电流方向将改变50次4、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t=0时刻的波形图象如图中的实线I所示,t=0.2s时刻的波形图象如图中的虚线II所示,已知该波的周期T>0.1s。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波的波长一定是8mB、该波的周期一定是0.8sC、该波的波速可能是10m/sD、该波的波速可能是130m/s5.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统一——“地上物理学”和“天上物理学

3、”的统一。它表明天体运动和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遵从相同的规律。牛顿在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将行星的椭圆轨道运动假想成圆周运动;另外,还应用到了其它的规律和结论,其中有()A.牛顿第二定律B.牛顿第三定律C.开普勒的研究成果D.卡文迪许通过扭称实验得出的引力常数6.仔细观察氢原子的光谱,发现它只有几条分离的不连续的亮线,其原因是()A.氢原子只有几个能级B.氢原子只能发出平行光C.氢原子有时发光,有时不发光D.氢原子辐射的光子的能量是不连续的,所以对应的光的频率也是不连续的7.火警的报警系统通常利用镅()衰变成镎()时放出一种很容易被空气阻隔的新粒子,这种粒子是()A.B.   

4、  C.     D.It0t1t2t38.线圈通以如图所示的随时间变化的电流,则()A.0——t1时间内线圈中的自感电动势最大B.t1——t2时间内线圈中的自感电动势最大C.t2——t3时间内线圈中的自感电动势最大D.t1——t2时间内线圈中的自感电动势为零BA9.如图所示,轻质弹簧连接A、B两物体,A放在水平地面上、B的上端通过细线挂在天花板上;已知A的重力为8N、B的重力为6N、弹簧的弹力为4N。则地面受到的压力大小和细线受到的拉力大小可能是()A.18N和10NB.4N和10NC.12N和2ND.14N和2N10.如图所示,原、副线圈匝数比为2:1的理想变压器正常工作

5、时()A.原、副线圈磁通量之比为2:1n1n2R~B.原、副线圈电流之比为1:2C.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之比为1:1D.原、副线圈磁通量变化率之比为1:111.2005年10月17日,我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州六号”,在经过了115个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后顺利返回。(1)飞船的竖直发射升空的加速过程中,宇航员处于超重状态。设点火后不久,仪器显示宇航员对座舱的压力等于他体重的4倍,求此飞船的加速度大小。地面附近重力加速度g=10m/s2。(2)飞船变轨后沿圆形轨道环绕地球运行,运行周期为T,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求飞船离地面的高度。12.如图所示,倾角θ=3

6、0º、宽度L=1m的足够长的“U”形平行光滑金属导轨固定在磁感应强度B=1T,范围足够大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下。用平行于轨道的牵引力拉一根质量m=0.2㎏、电阻R=1Ω的垂直放在导轨上的金属棒ab,使之由静止开始沿轨道向上运动。牵引力做功的功率恒为6W,当金属棒移动2.8m时,获得稳定速度,在此过程中金属棒产生的热量为5.8J,不计导轨电阻及一切摩擦,取g=10m/s2。求:(1)金属棒达到稳定时速度是多大?(2)金属棒从静止达到稳定速度时所需的时间多长?13.如图所示,x轴的上方存在方向与x轴成45°角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为E,x轴的下方存在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

7、磁场,磁感应强度B=0.5T。有一个质量m=10-11kg,电荷量q=10-7C的带正电粒子,该粒子的初速度v0=2×103m/s,从坐标原点O沿与x轴成45°角的方向进入匀强磁场,经过磁场和电场的作用,粒子从O点出发后第四次经过x轴时刚好又回到O点处,设电场和磁场的区域足够宽,不计粒子重力,求:①带电粒子第一次经过x轴时的横坐标是多少?②电场强度E的大小及带电粒子从O点出发到再次回到O点所用的时间。xv045°EByO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