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老子》教学案例

《孔子与老子》教学案例

ID:42228891

大小:41.5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10

《孔子与老子》教学案例_第1页
《孔子与老子》教学案例_第2页
《孔子与老子》教学案例_第3页
《孔子与老子》教学案例_第4页
《孔子与老子》教学案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孔子与老子》教学案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孔子与老子》教学案例【案例背景】近年来,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事件时有发生,青少年学生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是由于法治观念淡薄,缺乏基本的法律常识。因此,日常教学中,在不影响正常的教学进程下,将法制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里,这是预防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引导其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教学过程】高中历史必修三【岳麓版】中的第一课:《孔子与老子》,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老子被道家尊奉为鼻祖,他们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那里,孕育着我国教育法的雏形。本节内容包括两部分,分别介绍孔子与老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历史地位。众所周知,孔子

2、与老子对中华文化的产生和发展贡献巨大,而从本单元的主题——“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演变”出发,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孔子思想部分。课前,安排同学们收集有关孔子和老子的资料,要求同学们对二者的思想核心和特点进行归纳并模拟春秋时代孔子与老子的生活。课前,我开始播放《三字经》,同学们就迅速的回到座位跟着朗读。开始上课,《三字经》视频暂停,同学们还意犹未尽。教师说:《三字经》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道德以及等,它不仅属于汉民族,还有满文、蒙文译本;它不仅属于中国,还有英文、法文译本。1990年新加坡

3、出版的英文新译本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在世界掀起热潮,成为儿童的必背读物。同学们知道他的思想源头吗?有同学说是儒家思想,有同学说是道家思想等,自然的切入主题(多媒体展示老子与孔子图片)。随后,根据同学们收集的材料自行组队——孔子代表队和老子代表队(剩下的同学做适当调整,作为两支代表队争取的中间派),推选出组长代表本队阐述各自的思想。假设我们生活在哪个年代,你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主张被大多数人接受?怎样让我们这些中间派站在你们一边?孔子代表队说:我们曾经也是显耀的贵族,现在政局动荡,社会秩序混

4、乱,都是统治者的任意刑杀、苛政所为,要让国家稳定,统治者在政治上应做到“仁”,就是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即”仁者爱人”。老子代表队问:如何才能做到“仁”呢?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为仁。我说:哪位同学可以讲个历史故事来佐证“仁”和“礼”呢?孔子代表队举“苛政猛于虎”的故事:一次,孔子路过泰山旁边,见一妇女在坟边痛哭。询问之后才知道,她的公公、丈夫和儿子都被虎害了,但她却不愿离开,因为这里没有苛政。孔子感慨到:“苛政猛于虎也!”这个故事就是儒家思想“仁”在政治理论上的反映,要求“以德治民”,

5、接着一位同学说:某天,鲁哀公请孔子进宫叙谈。哀公请孔子吃桃子,边上还有一盘黍子。孔子却恭敬地吃掉了黍子。哀公笑道:“夫子,侍人送上来的黍子,是用来擦桃子上的毛的,不是吃的。”孔子正色地说:“主公啊,我不是不知道。但是,黍米是五谷尊者,是帝王用来祭祀天地及宗庙中最上等的谷物,其地位是很高的。但桃子地位是比较低贱的,祭祀时从不用。用尊贵的东西去擦拭低贱的东西,是君子所不为的。今天用五谷之长的黍米去擦拭低贱的桃子,臣以为这是违背周礼的。故我不敢那样做。”鲁哀公听了,大加赞赏地说:“夫子所言,真是妙极了。”这些故事

6、是课本中没有的,我感慨于同学们的用心,也被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所感动。这时老子代表队抓住时机发言:这个思想具有保守性,是要维护没落贵族的利益,维护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恢复周礼。孔子代表队怎么看?经讨论后回答:仁是内在的自觉,礼是外在的约束。仁和礼是分不开的,遵守“礼”的规范,才能更好地践行“仁”的品德,具备“仁”的内在品德,就会自觉地遵守“礼”。讨论辩驳非常激烈,中间派在两派之间不停来回。这时,我才真切的感觉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代表队反问,那你们觉得哪种方式治国更好?老子代表队:我们是奴隶主贵族

7、,原本属于我们的土地、人口被兼并,更多的诸侯还在无休止的兼并,社会动荡。世界万物的本源是“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应该回到原始的小国寡民社会,达到“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理想状况。有些事情有“定数”,不要太过强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所以,统治者应该“无为而治”。即统治者不改变自然规律并运用自然规律达到治理事物的成果。孔子代表队:你这是消极避世。老子代表队:你们的思想好,怎么当时的统治者不采纳,孔子率弟子周游列国,曾在陈蔡两国交界处困饿七日呢?孔

8、子代表队: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当然不想实施“仁”,也不想维护“礼”,但周游列国时,广泛的宣传了儒家思想,很多学子投入师门。这时,辩论场上突然出现久违的安静。实际上,这是辩论达到了高峰,同学们的思考也进入更高的境界,我为这样的课堂喝彩,带头鼓掌,同学们也为自己鼓掌。接着,我问:孔子有三千多弟子,他的主要教育思想是什么?哪些教育思想在当今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孔子代表队:“有教无类”,“因才施教”同学们在脑海里快速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