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救援与国际非政府组织

人道救援与国际非政府组织

ID:42267507

大小:300.50 KB

页数:72页

时间:2019-09-11

人道救援与国际非政府组织_第1页
人道救援与国际非政府组织_第2页
人道救援与国际非政府组织_第3页
人道救援与国际非政府组织_第4页
人道救援与国际非政府组织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道救援与国际非政府组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道救援與國際非政府組織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所長王振軒博士一、前言今天的世界誠如大文豪狄更思所言:「這是一個光明的時代,這也是一個黑暗的時代….」,我們生活的地球已迥然不同於往昔,科技的快速發展使得人類得以享受最舒適便捷的生活;但產業的過度發展,導致地球的污染嚴重、物種滅絕、生態失衡、氣候異常、災難頻傳;同時全球化使得競爭的藩籬撤除,貧富國家的差距懸殊,形成了棘手的南北問題1991年冷戰結束後,國際體系由兩極對抗轉變為單極多元,國際秩序崩解,區域的權力真空,誘發了令人震驚的宗教迫害與種族屠殺的內戰。一時之間,人道救援已然成為國際社會的重要活動。近年來,在非洲的衣索比

2、亞、索馬利亞的天災中,災民流離失所的景象,令人鼻酸;盧安達的種族屠殺事件,殘忍狠毒的程度,使人無法置信;前南斯拉夫的內戰中,不同宗教信仰與族裔相互廝殺,現代文明因而蒙羞。國際社會當然無法坐視不管,聯合國大規模的介入,出動國際維和部隊,力圖恢復秩序;各主要強權國家也紛紛伸出援手,參與救援的工作;活躍於國際社會的非政府組織更是積極投入人道救援行動。二、何以後冷戰時期人道救援成為國際矚目的焦點(一)國際體系由兩極對抗轉變為單極多元:冷戰時期,美蘇各自以擴大民主與共產陣營的勢力為目標,美蘇雙方進行了激烈的軍備競賽、經濟競爭,意識型態的宣傳從無止歇,甚至發生代理人的戰爭蘇聯、東歐共產

3、集團的解體,不但是共產主義的意識型態、社會正統的瓦解,更是東西方長達四十餘年對立的結束,也是世界體系在民主價值與市場經濟的規範下重新整合的開始。意識型態的藩籬突破了,戰爭與和平不再是國際關係唯一的焦點,舉凡環境保護、愛滋病、人道救援、人權、社區發展的議題已成為國際關係學者討論的重心,非政府組織更可以在這些議題上扮演更積極、重要的角色。(二)貧窮與國家發展的落差:身處二十一世紀的人類有著極端不同的兩極化生活面貌,固然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但是很明顯的已開發國家與低度開發國家間的差距越來越大。已開發國家是無法坐視低度開發國家的惡劣情況,因為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沒有一個國家可

4、以倖免於整體環境的惡化。因此援助行動則是國際平衡與減緩環境惡化的途徑之一。表一:低度開發國家與已開發國家國民所得比較低度開發國家國民所得已開發國家國民所得普隆地140美國36200剛果共和國110瑞士28600衣索比亞100義大利22100幾內亞比索160法國24400馬拉威210英國22800尼泊爾210德國23400尼日200日本24900資料來源:低度開發國家取自於2001年的低度開發國家統計報告(三)人道行動取代政治行動:冷戰時期,美蘇雙強對立,民主與共產集團各有其宏觀、長程的戰略;以美國為例:「圍堵政策」主導二十年的美國外交政策;「骨牌理論」使得美國不斷的介入民主

5、陣營週邊地區的內部事務。後冷戰時期,我們看不到美國有宏觀、長程的戰略思考來主導國際政局。在幾件重大的國際事務中,美國的外交、國防政策被動因應居多,大多不能主動掌握情勢的變遷。以美軍介入盧安達、索馬利亞為例,當初迫於與論、民意的壓力匆匆介入;一旦美軍稍有損傷,立即撤退。強權國家於後冷戰時期出現「政策空窗期」,以及無意插手邊緣地區的事務;但媒體卻將一幕幕悲慘的畫面傳播播到各個角落,形成強大的民意壓力,迫使政治領袖必須採取行動因應,人權議題與大規模的救援行動適時填補了「政策空窗期」的窘境。(四)環境生態失衡:許多人道救援起因於自然災害(水災、旱災),其頻率與規模日益增加,究其原因

6、可以歸咎於人類為求生存、過度爭取發展空間,導致環境生態失衡、物種滅絕。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大量(二氧化碳、氧化亞氮、甲烷、氟氯碳化物)製造溫室氣體,經由大氣的運動,影響遍佈全球,因而造成了全球暖化。2002年8月24日於南非約翰尼斯堡召開的「世界永續發展高峰會」中,根據聯合國提出的報告指出:「目前全球有一千一百三十種哺乳類動物與一千一百八十三種鳥類正面臨極大的滅絕危險,各佔哺乳類的四分之一與鳥類的11%」。足見環境失衡已成為人類另一項嚴重的危機。三、人道救援行動(HumanitarianAssistance)的意義:基本上,人道救援行動是中立的、非政治的、非營利的自發性行動

7、,以保護遭受自然災害侵襲或發生衝突地區的受難人民,並協助其減輕所遭受的苦難;通常在這些地區或國家,當地的政府機制已經無力治理人民,經濟活動停頓,食物短缺、瘟疫流行、環境生態遭受嚴重破壞,社會已呈現失序狀態,因此需要外來的資源與力量去協助受難的人民恢復家園、恢復尊嚴與信心、進而重建生機。不論是受到天然災害的侵襲,或是人為戰爭的破壞,恢復生機絕非易事。就人道救援工作而言,緊急的食物、醫療救援,滿足災民立即的生存需求固然重要,但更具挑戰性的任務是:如何協助受災地區安置大規模的失業人口、居高不下的通貨膨脹,建立中長期的發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