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拌型酸奶制作讲义——实验

搅拌型酸奶制作讲义——实验

ID:42270510

大小:91.69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10

搅拌型酸奶制作讲义——实验_第1页
搅拌型酸奶制作讲义——实验_第2页
搅拌型酸奶制作讲义——实验_第3页
资源描述:

《搅拌型酸奶制作讲义——实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饮料工业学》实验讲义主讲人:廖兰博士发酵酸奶的制作一、实验原理酸乳是在牛乳中加入乳酸菌发酵剂,由于乳酸发酵使牛乳的pH值降至其等电点凝固而成的一种产品。乳酸发酵受到原料乳质量和处理方式、发酵剂的种类和加入量、发酵温度和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二、实验目的掌握发酵酸奶的制作工艺。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原辅材料脱脂乳粉、白砂糖、乳酸菌发酵剂、(稳定剂、果酱、)塑料杯或玻璃瓶等。2、实验设备混料罐或不锈钢锅、水浴锅、培养箱、台秤、天平等。四、实验方法1、工艺流程发酵剂↓配料→杀菌→冷却→接种→搅拌→装杯→封盖→培养→冷却→成品2、参考配方奶粉:12~15%糖:5~8%发酵剂:3%稳定剂;风味剂3

2、、操作要点4.操作要点及说明一,配料1)每组制作酸奶5瓶(300ml瓶),每瓶酸奶150-200ml。2)调配时适宜的添加糖量有利于产品风味,过高则抑制乳酸菌产酸。本实验采用5%的加糖量。量取500ml牛奶溶液于烧杯中,在电炉上加热到50℃左右,加入40g蔗糖搅拌充分溶解。1《饮料工业学》实验讲义主讲人:廖兰博士3)稳定剂,主要是食品级高分子增稠剂和稳定剂,可使用琼脂和卡拉胶等4)风味剂,根据口味酌量天津,不超过0.1%(二)、均质(三)、杀菌4)原料乳杀菌不仅可减少杂菌污染,有利于乳酸菌生长,还可使乳清蛋白质变性,改善产品质量,防止乳清析出。将加糖溶解的牛奶,煮沸以杀菌。杀菌温度100℃

3、,时间15分钟。杀菌后乳液迅速冷却到41~45℃。同时,把罐头瓶也放入杀菌锅灭菌。(四)、接种冷却后的乳液进行接种,发酵剂(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1:1)添加量3%。接种之前,将发酵剂进行充分搅拌,目的是使菌体从凝乳块中游离分散出来。接种后,倒入入清洗干净的瓶中(每瓶装150-200ml),并充分搅拌使发酵剂均匀混合。(五)、发酵接种分装后的发酵液,置恒温培养箱中,发酵温度42℃,每隔60min测定酸度和pH值。当混料的pH值降至4.6—4.8,酸度达到70T一80T,凝乳组织均匀、致密、无乳清析出,表明凝块质地良好,达到发酵终点。判断发酵终点的方法:缓慢倾斜瓶身,观察酸乳的流动性和

4、组织状态,当流动性变差且有小颗粒出现,可终止发酵。发酵时应注意避免震动,发酵温度维持恒定,并掌握好发酵时间。(六)、冷却发酵好的酸乳应立即放入0~4℃环境中冷却,抑制乳酸菌生长。冷藏期间,酸度仍会上升,同时风味物质(乙醛)生成。在0~4℃冷却12~24小时即得成品。(七)、搅拌成型工业上一般采用均质机或胶体磨,搅拌成型。实验室阶段采用玻璃棒搅拌。五、产品质量标准发酵酸乳应具有发酵乳的滋味和气味,酸甜适中,口感粘稠,没有乳清析出。六、实验数据测定:2《饮料工业学》实验讲义主讲人:廖兰博士1,发酵过程中pH值随时间的变换2,酸奶发酵凝固后,其质构特征和感官特征七、讨论题1、根据实验过程,试设计

5、酸乳实验型生产装置。2、酸奶发生凝固的原因是什么?3、控制酸奶质量应注意哪些方面?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