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概论》模拟练习题(配答案)

《教育学概论》模拟练习题(配答案)

ID:42299118

大小:144.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9-12

《教育学概论》模拟练习题(配答案)_第1页
《教育学概论》模拟练习题(配答案)_第2页
《教育学概论》模拟练习题(配答案)_第3页
《教育学概论》模拟练习题(配答案)_第4页
《教育学概论》模拟练习题(配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学概论》模拟练习题(配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育学概论》模拟练习题一一、判断题1.封建社会学校教育内容主要是“六艺”。(Í)P52.诊断性评价可以通过查阅学生个人成长档案、日常观察记录分析等非正式渠道进行。(Ö)P2493.在处理教育活动时,教育法规存在自身的局限性。(Ö)P2444.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成熟状况,不能走在发展的前面。(Í)P1205.清政府于1905年设立学部,作为统辖全国教育的中央教育行政机构。(Ö)P96.存在主义认为,教育要维护个人自由,帮助个人进行自我选择,强调个人对自己的选择负责。(Ö)P727.教育教学权是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相适应的基本权利。(Í)P1118.在一个不存在公共法律和道德的

2、社会里,人的个性很难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Ö)P819.杜威以反赫尔巴特教育理论出现,提出了“儿童中心,经验中学和活动中心”。(Ö)P2410.国家通过教科书的编写和发行来影响教育的发展,这主要体现了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Í)11.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典型的错误是抽象地谈论“社会”。(Í)P7612.传统的学科课程是“课程”作为名词使用所代表的课程范式。(Ö)P13113.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Ö)14.德育内容规定了应该培养学生具有哪些品德。(Ö)P19915.在教学中,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积累直接经验。(Í)P17416.《中国大百科全书教

3、育》中关于课程的概念是作为名词使用的。(Ö)1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家庭教育。(Í)P218.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我国学校德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Ö)P20319.布鲁纳曾经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Í)P11720.教学过程中,师生交往是人格平等和共同探究的交往。(Ö)P17321.政治与教育之间并不是只有单向的决定作用,他们之间是彼此制约的。(Ö)P4122.诊断性评价主要是针对那些在学习和行为方面,存在问题或障碍的学生进行的,正常的学生不需要诊断性评价。(Í)P24923.《大学》提出道德教育的三纲领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Ö)P2724.绝对评

4、价也就是目标参照评价。(Ö)P25025.国家课程的开发采用“实践—评估—开发”这种自下而上的“问题解决”模式。(Í)P16126.德育过程不同于思想品德形成过程。(Ö)P20527.中国的私学发展始于战国时期。(Í)P328.能否培养出社会文明与进步的引导者与促进者,能否为未来社会培养未知的新人,这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根本标志。(Ö)P8129.所谓教材的心理化是指将教材上包含的逻辑经验还原为儿童的心理经验。(Ö)P13830.课程的逻辑组织与课程的心理组织做到合而为一是完全不可能的。(Í)P15031.研究性课程在内容方面最大的特点是其开放性与不确定性。(Ö)P16532.《

5、学记》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Í)P2733.综合课程的组织方式基本上属于课程的横向组织。(Ö)P14934.现代社会中,教育是使科学技术转化为劳动者精神财富的手段。(Ö)P4935.罗马俱乐部的《增长的极限》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真正形成。(Í)P51-5236.学生知识的多少并不能标志他们智力发展的高低。(Ö)P17637.学科课程强调直接经验的学习。(Í)P17438.卢梭是持自然主义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Ö)39.有场依存方式的人,对事物的认识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Ö)P12240.学校德育过程中的活动和交往与社会一般的活动和交往是完全相同

6、的。(Í)P209二、单选题1.经馆的对象大多数是成年人,主要是(C)。A、天文学习B、技术学习C、儒家经学著作学习D、“射”与“御”学习2.我国近代由国家颁布并实施的第一部学制是(A)。A、癸卯学制B、壬子学制C、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3.培养新教师的一个最直接的方法是(C)。P11713A、离职培训B、反思性教学C、导师指导D、自我探索4.发展水平和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和民族,它们的教育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主要是不同的(C)传统使它们的教育有不同的取舍。A、经济B、政治C、文化D、科学技术5.“不同儿童在同一方面的发展,在速度和水平方面可能各不相同”,这显示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B)的特点。

7、A、不均衡性B、个别差异性C、稳定性D、可变性6.(D)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它主要是通过学校所设置的课程及教学活动来达成的。A、教育目的B、教育方针C、教育目标D、课程与教学目标7.在教学中注重学科的逻辑系统与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的关系是由(C)原则要求的。A、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C、循序渐进D、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8.为保证所有学生获得的基础学力而让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的课程称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