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温州定稿)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温州定稿)

ID:42308425

大小:109.5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12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温州定稿)_第1页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温州定稿)_第2页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温州定稿)_第3页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温州定稿)_第4页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温州定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温州定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生“历史意识”培养的探讨——以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为例摘要:“历史意识”是历史与社会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教育教学的灵魂和关键。具化学习目标,注重知识维度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前提,教师可以尝试运用探究体验法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于文本解读中孕育学生“借助史料的求证意识”、关注学生头脑“前概念”实现历史与社会教育“家国情怀认同意识”的养成。关键词:历史与社会、核心素养、历史意识《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

2、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后课改”时代基础教育改革面临的首要关键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样培养人”这一教育命题的新诉求,是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的必然需要。一、基本概念界定(一)学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接受学校教育逐渐形成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素养和能力,是立足于学生成长、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需要。历史与社会是一门以历史、人文地理和相关学科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的综合文科课程。相关学者和专家提出历史与社会科学的核心素养应该包括“空间感知”“历史意识”“

3、综合思维”“社会实践”等几个方面。这些要素的划分集中体现了学生通过对历史与社会学科的系统学习而应获得的具有本学科特征的关键能力和学科育人价值的必备品格,为历史与社会学科一线教师教育教学提供依据和指导。(二)历史意识“历史意识是指人们由历史知识凝聚、升华,最终成为学习和探索者的经验、智力、道德、信仰等思维、观念因素及心理、精神状态”徐兆仁:《历史意识的内涵、价值与形成途径》,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6。它是建立在心理学、哲学、教育学等学科基础上的一个广泛综合体,学生借助史料对历史现象的理解与分析、跨越时空观对

4、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认知与评价、掌握唯物史观的历史学习方法是历史意识中的能力素养;学习者对历史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待历史事件与现实生活和未来世界的责任感、认同感和自信心、自觉性是历史意识中的情感素养。据此笔者构建了历史意识的基本要素,如图:综上所述,在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教学中如果失去了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教育教学就会成为零散知识、静态事件、虚无情感的灌输。因此历史意识问题是历史教育教学中最为根本性的问题,也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二、学生“历史意识”培养的策略和路径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在课堂,教师又

5、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开展者,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活动策略等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如何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核心素养,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学力发展,矫正应试学力,走出“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重预设轻生成”的误区,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实践探索。(一)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前提:具化学习目标,注重知识维度学习目标是学生在本节课中对具体教学内容运用何种学习材料、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达到何种程度的标准。学习目标作为学生开展学习的指向灯,理应清楚的告知学生,还学习自主于学生。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却把课程目标充当

6、课堂学生学习的目标,如通过课堂学习“经历观察、体验、感悟的过程,逐步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这样就拔高了课堂实际教学的功效,目标达成与否无法操作,最终流于教学设计上的文字形式。其次很多教师制定的学习目标过于注重事实性知识,用词笼统难以测量和评价。因此笔者认为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核心素养首先应设计具体清晰的学习目标,兼顾相关知识维度,不断提升学生历史思维逻辑能力。笔者在6八上历史与社会第四单元《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拓展》一课的教学中,把相关学习目标制定如下:1.阅读教材,说出元朝建立和统一的时间、人物、民族、都城;2.回

7、顾“秦、汉、唐”的学习内容,概括“统一多民族国家”这一类知识的学习应从哪几个方面来分析;3.自学教材和图册,小组讨论和分享,运用已经概括的方法解释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拓展的具体表现,至少从三个方面加以说明;4.根据老师提供的两则史料,评价行省制度对后世产生的影响。在本课的学习目标中“阅读教材、回顾、自学教材和图册、小组讨论分享”是学生学习的具体方法和过程,“说出、概括、运用、解释、评价”是学生学习应达到的程度。呈现给学生这样的目标既有学法指导,又能为测量和评价提供标准。这些目标放到安德森认知目标二维分类表中,就能清楚看出本课

8、的知识维度和学生思维层次培养的分布情况。安德森认知目标二维分类表知识维度认知过程维度1.记忆2.理解3.应用4.分析5.评价6.创造A.事实性知识目标1B.概念性知识目标4C.程序性知识目标2目标3D.元认知知识目标4具体可操作学习目标的制定建立在教师对学情和教材精准分析的基础上,是落实“学为中心、以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