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主要犯罪类型的心理分析

几种主要犯罪类型的心理分析

ID:42319407

大小:589.00 KB

页数:103页

时间:2019-09-12

几种主要犯罪类型的心理分析_第1页
几种主要犯罪类型的心理分析_第2页
几种主要犯罪类型的心理分析_第3页
几种主要犯罪类型的心理分析_第4页
几种主要犯罪类型的心理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几种主要犯罪类型的心理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七章 几种主要犯罪类型 的心理分析主要内容第一节财产犯罪心理第二节暴力犯罪心理第三节毒品犯罪心理第四节变态犯罪心理第一节财产犯罪心理在现实生活中,尽管犯罪的方式多种多样,犯罪的类型五花八门,但是,侵犯财产的犯罪(如抢劫、诈骗、盗窃、贪污、绑架、敲诈勒索等)一直是近年来的主要犯罪类型。当前,盗窃、诈骗、抢劫等传统的财产犯罪仍然是多发的类型,也是影响社会治安的重要因素,犯罪人的心理特征也较为典型,是主要的财产犯罪形式。因抢劫犯罪兼具财产犯罪和暴力犯罪两种性质,故放至暴力犯罪中进行分析。一、盗窃犯罪心理(一)盗窃犯罪概念及类型1、盗

2、窃犯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规定的盗窃罪犯罪“数额较大”(财物价值人民币500-2000元)、“数额巨大”(财物价值人民币5000-2万元以上)、“数额特别巨大”(财物价值人民币3万-10万元以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并考虑社会治安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分别确定本地区执行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河北省的标准为“800元、10000元、50000元”,北京市的标准为“1000元、10000元、60000元”,福建省、浙江

3、省为“2000元、20000元、100000元”。2、盗窃类型根据手段不同:偷窃:指犯罪人与被害人不直接接触,根据犯罪人与被害人的关系又将其分为内盗、外盗和内外结合。扒窃:指犯罪人与被害人直接接触,即采用掏兜或割包的方式秘密窃取他人财物的犯罪行为。偷窃扒窃行为方式撬门、开锁、翻墙挖坑等掏兜、割包、调包具体手段个人作案为主,团伙作案为辅团伙作案作案对象民宅、商店、机关等老人、妇女、外地人等(二)盗窃犯罪的心理特征1、道德与法制观念:道德观:对钱财的追求和自私;“自私是人的本性”、“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生在世,吃喝二字”……法

4、制观:对法律的评价和法律对行为的调节控制能力存在偏差,侥幸心理严重扭曲的认知:盗窃惯犯刘某某,1974年出生,十堰市某县黑虎乡人。自幼父母双亡,跟着年迈体弱的奶奶一起生活。11岁时,奶奶生病了,家里实在拿不出钱来,瞒着奶奶逃学到十堰。在十堰学会了扒窃。奶奶病故后,孤身一人,没有任何牵挂地走上海,跑广州进行了扒盗生涯。其间在好人的教育下,曾下过决心,弃恶扬善,不再偷盗。坚持不多久,就又旧病复发。他认为:没有偷老百姓的钱,不算偷。有些当官的钱来得不干净,我的手也不干净,不干净对不干净等于干净,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对别人来说,我是个坏人

5、,对我自己来说,我觉得我是在做好事,我是一个劫富济贫的“侠盗”2、犯罪动机多样:(1)满足物欲(2)虚荣动机(3)交往动机(4)扭曲的嫉妒、报复心态3、人格特征:(1)社会道德人格偏离(2)以自我为中心(3)偏执、多疑(4)心理平衡能力缺乏(5)易冲动、自控力差(三)盗窃犯的行为特征1、预谋性除临时起意者外大多具有预谋性,盗窃犯常常在作案之前,就作案时间、作案场所、作案手段上精心准备。2、形式多样性盗窃犯罪的形式五花八门,多种多样。内外勾结、流窜作案、顺手牵羊、绺门撬锁、掏兜扒窃等等。3、手段谨慎、隐蔽、狡诈以隐蔽自己为出发点,

6、研究作案规律:“夜盗公、昼盗私”、扒窃多在拥挤之处、节假日、早晚高峰作案。……4、常习性盗窃作案的成功、熟练的盗窃技能很容易使之形成盗窃习惯,从而成为惯犯、职业犯。二、诈骗犯罪心理诈骗犯罪是指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公开地以和平的方式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特点:高智商公开(一)当前我国诈骗违法犯罪的一般情况1、诈骗案件越来越多,数额越来越大;2、诈骗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广;3、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4、手段不断变换,种类越来越多;5、跨境犯罪越来越突出;6、社会危害性越来越大;7、诈骗犯罪团伙化越来越明显。(二)诈骗犯的

7、心理特征1、犯罪动机:牟利,获取财物2、人格特征:(1)善于伪装,具有两面性:外部印象诚实、和气、实际上极端自私;表面上笑容可掬,实际上冷酷无情,笑里藏刀(2)有较强的冒险意识和自负心理,自我评价过高。(3)不良性格特征:贪婪、无责任心和罪恶感、法制观念淡薄(4)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模仿能力。(三)诈骗犯罪人与被害人的心理互动行骗方受骗方准备期包装选择目标接触期试探戒备松懈行骗期施骗信任被骗结束期逃避悔恨犯罪人根据自己的经验寻找目标,包装自己,进行前期准备后,开始对被害人实施诈骗。诈骗的行为过程,也就是行骗与受骗双方的

8、心理互动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五个阶段接触期:包括两个阶段。试探---戒备阶段:犯罪人采用某种方法对被害人观察、了解,试探摸底,根据对方的反馈信息决定骗还是不骗。此时,被害人通常具有一定的戒备心理。抛诱---松懈阶段:利用被害人心理弱点,犯罪人有针对性的抛出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