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

《唐雎不辱使命》》

ID:42336495

大小:2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13

《唐雎不辱使命》》_第1页
《唐雎不辱使命》》_第2页
《唐雎不辱使命》》_第3页
资源描述:

《《唐雎不辱使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人教九上第六单元唐雎不辱使命【教学目标】1.借助工具书和古文知识积累,反复诵读,读准多音字。2.初步体会课文大意,理清故事情节,体会唐雎有胆有识,不畏强暴的勇士形象。3.学习文章通过对话突出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重点】1.积累古文词语:谓、易、其(作语气词)、虽然、虽、休、寝、错、仓等。通假字,词类活用现象。2.学习文章通过对话突出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古往今来,在国家和民族在遭受外敌入侵、面临危机的时候总是有许多仁人志士挺身而出、保家卫国,他们位卑未敢忘忧国。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国家的热爱。小国之臣唐雎,面对强秦的寻

2、衅威胁,奉命危难之间,同秦王展开了面对面的针锋相对的斗争,最终折服秦王,不辱使命,保全了国家的领土。这需要何等的气魄胆识和智慧!这里的唐雎,是《战国策》里塑造的又一个游侠勇士的形象。二、作者作品背景介绍作家作品: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本文选自《战国策•魏策》。《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背景资料: 公元前230年和前225年,靠近秦国的韩国、魏国相继被秦国所灭,其余山东六国中的赵、燕、齐、楚,在连年不断的战争中

3、,早已被秦国日削月割,奄奄待毙了,又过了几年,秦就统一了天下。安陵国是魏国的附庸小国。安陵在它的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秦国想用诈骗手段吞并安陵,于是安陵君就派唐雎到秦国谈判。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一)教师范读,学生在疑难字词上注音,交流:唐雎jū  怫然fú  韩傀guī  免冠徒跣xiăn  缟素găo色挠náo  以头抢地qiāng  弗fú  祲jìn  谕yù(二)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三)借助工具书,小组合作,自行疏通文意,理清大意。(1)不辱使命秦王使人(2)仓鹰击于殿上受地于先王请广于君使唐雎使于秦虽然,受地于先王(3)秦王怫然怒(

4、4)以头抢地耳  以五十时之地而存者  徒以有先生也  以君为长者(四)分角色朗读。分角色:一读秦王,一读唐雎,一读安陵君。要求:语气要符合人物的地位和性格特征,秦王的蛮横,唐雎的不畏强暴,义正词严,安陵君语气委婉。秦王仗势凌人终于自取其辱,唐雎不屈不挠气盖强嬴。对秦王要读出他的骄横狂妄,读出他心理变化的层次“强骗——不悦——质问——怫然——蔑视——色挠”。回答如下问题:1.用自己的话创造性地复述故事。2.故事的人物有哪些?主要人物是谁?3.故事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4.你如何评价唐雎?四、分段体会课文大意,理清故事情节(一)分析第一段1.秦王以五百里地易安陵是出于好心吗?

5、易地的真正目的是什么?2.安陵君用什么理由拒绝了秦王的要求?3.概括段意。(二)分析第二段1.秦王认为自己对安陵君是什么态度?2.秦王说的是否是真心话?说说理由。3.唐雎是如何反驳的?4.比较安陵君的理由和唐雎的理有何异同?(三)分析第三段1.秦王说的“天子之怒”的具体内容是什么?2.秦王为什么要说“天子之怒”呢?3.唐雎举专诸、聂政、要离等三个人物的目的是什么?4.“若士必怒…今日是也”表现了唐雎的什么精神?5.你认为唐雎的“怀怒未发,休于天”正确吗?(四)分析第四段1.秦王有什么样的言语和行动?2.写出了秦王的什么心态?五、总结分析(一)课文结构:根据故事从发生到结束,可以分为起因、发

6、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二)分析人物形象:作者描写人物主要的方法是:语言和动作,也有神态描写。请分别列出秦王前后的语言及神态描写,总结秦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利用这种办法总结唐雎这个形象特点。1.“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秦王:骄横狡诈,色厉内荏的家伙。2.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唐雎:爱国忠君,机智勇敢,从容镇定,不畏强暴,凛然正气的英雄形象。3.认真分析唐雎语言

7、,分析其语言技巧并从中得到哪些启示?六、课堂练习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注意比较它们的词义。(1)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3)秦王不说()(4)请说之()(5)高可二黍许()(6)安陵君其许寡人()2.指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解释。(1)秦王不悦。(2)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3)仓鹰击于殿上。3.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2)而君逆寡人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