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分层练习】《河中石兽》(苏教)

探究式教学【分层练习】《河中石兽》(苏教)

ID:42345813

大小:16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13

探究式教学【分层练习】《河中石兽》(苏教)_第1页
探究式教学【分层练习】《河中石兽》(苏教)_第2页
探究式教学【分层练习】《河中石兽》(苏教)_第3页
资源描述:

《探究式教学【分层练习】《河中石兽》(苏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河中石兽》分层练习陕西咸阳教研员李鹏◆基础题1、给下列字注音:圮()募()棹()柿()湮()   啮() 溯()   曳()钯()臆()欤()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1)山门圮于河()(2)阅十余岁()(3)曳铁钯()(4)湮于沙上()(5)尔辈不能究物理()(6)如是再啮()(7)不更颠乎()(8)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能力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所指代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①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②沿河求之,不亦颠乎③一老河兵闻之④果得之于数里外A.①和②句相同,③和④

2、句不同B.①和③句相同,②和④句相同C.①和③句不同,②和④句相同D.①和④句相同,②和③句不同2、讲学家和老河兵都说到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但他们对沉在河中的石兽作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讲学家据此得出的最终结论是________A、尔辈不能究物理B、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C、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D、沿河求之,不亦颠乎?3.老河兵的最终结论则为_________A、水不能冲石B、再转不已,遂反朔流逆上矣C、求之下流,固颠D、石必倒掷坎穴中4、下列语句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一寺临河干

3、 B.曳铁钯 C.不亦颠乎 D.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5、为什么前三种方法是错的,只有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提升题1、对同一个现象,产生不同的认识,这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请你举一个例子,并简单说说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2、课文中所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答案和解析◆基础题1、圮(pǐ)募(mù)棹(zhào)柿(fèi)湮(yān)   啮(niè) 溯(sù)   曳(yè)钯(pá)臆(yì)欤(yú)2、(1)倒塌(2)年(3)牵引,拖着(4)埋没(5)客观事物的道理,规律(

4、6)冲(7)颠倒(8)按照◆能力题1、C2、C3、B4、C5、参考答案:僧1:没考虑流水、石兽、泥沙的关系僧2: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泥沙讲学家: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老河兵: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提升题1、略2、关键词:学会探究,明事理,不人云则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