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考研教育心理学大纲解析之教育学原理

2011年考研教育心理学大纲解析之教育学原理

ID:42351885

大小:2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13

2011年考研教育心理学大纲解析之教育学原理_第1页
2011年考研教育心理学大纲解析之教育学原理_第2页
2011年考研教育心理学大纲解析之教育学原理_第3页
2011年考研教育心理学大纲解析之教育学原理_第4页
资源描述:

《2011年考研教育心理学大纲解析之教育学原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1年考研教育学大纲解析之教育学原理2010年09月06日10:39  来源:跨考网    2011年教育学原理部分共100分,约占总分值的1/3。教育学原理是整个教育学考研统考中的重头戏,在整个教育学科教学及教育学科体系中,它构成了教育理论的基础部分。由此在教育学考研的统考中,给予教育学原理分值为总分值的三分之一,是理所当然的。如今教育学原理的考题越来越灵活,实践应用性越来越强,这就要求在复习的过程中,一定要理解书中的定义和理论,并学会用理论来分析现实,因为,也要多注意教育实践的热点和难点,重视现在教育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专家

2、团讲为您重点分析,以帮助大家合理有效的复习。        一、考查目标:        第一、正确识记教育学的基本事实和基本概念,准确理解教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理论。        第二、能够把握当前教育理论的发展动态和教育实践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第三、能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的现实问题,具有分析和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能力。        二、难点解析        (一)学制的概念及学制确立的依据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具体规定着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        

3、1.学制的概念及学制确立的依据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具体规定着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协调关系。学制确立的依据是:        (1)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一个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要求;        (3)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        (4)人口状况;        (5)一个国家文化传统;        (6)国内外学制的历史经验。        2.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颁布了《中共中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5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年)、《中共中心、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年)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1年),教育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        (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素质教育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        (2)重视和发展学前教育;        (3)加强基础教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简称“两基”)

5、;        (4)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5)改革高等教育招生与分配制度,扩大高等学校办学的自主权;        (6)对学校教育实行分级治理,基础教育治理权属于地方,高等教育实行中心、省市自治区和中心城市三级办学的体制;        (7)依法完善中小学教师和校长的治理体制;        (8)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3.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        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

6、程改革纲要(试行)》,掀开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序幕。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是:        (1)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重建新的课程结构。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改变课

7、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爱好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倡导建构的学习。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练习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的能力。        (5)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促进课程

8、的民主化与适应性。改变课程治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治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4.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        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