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化在肿瘤诊断的应用

免疫组化在肿瘤诊断的应用

ID:42360272

大小:556.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9-13

免疫组化在肿瘤诊断的应用_第1页
免疫组化在肿瘤诊断的应用_第2页
免疫组化在肿瘤诊断的应用_第3页
免疫组化在肿瘤诊断的应用_第4页
免疫组化在肿瘤诊断的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免疫组化在肿瘤诊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免疫组化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一)对“未分化”恶性肿瘤的分类如在HE(苏木精-伊红染色法)切片上由于肿瘤的“未分化”而缺少肿瘤细胞起源的特征,不能分类,但临床上又必须根据肿瘤的种类作出治疗与预后判断,这种情况下可用到免疫组化。在进行免疫组化前病理医生应根据肿瘤发生部位、组织学的蛛丝马迹及临床特征正确地选择抗体。如发生于直肠的上皮样包含大细胞的未分化肿瘤,其鉴别诊断主要考虑为未分化癌、淋巴瘤、恶性黑色素瘤,可以使用表X-1列出的免疫组化抗体:表X-1未分化癌、淋巴瘤和恶性黑色素瘤的免疫组化抗体未分化癌淋巴瘤恶性黑

2、色素瘤细胞角蛋白(CK)+--上皮细胞膜抗原(EMA)+--波形蛋白(Vimentin)-+/-+HMB45--+S-100--+白细胞共同抗原(LCA)-+-1.角蛋白(Keratin):一种中间丝蛋白,分为:(1)表皮角蛋白(Epidermalkeratin,EK)——鳞状上皮或高分化鳞癌标记;(2)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低分子角蛋白,对腺癌、移行细胞部及低分化鳞癌标记。一般用广谱型角蛋白抗体为好,常用。2.上皮膜抗原(Epithelialmembraneantigen,EMA):

3、这亦是常用的上皮细胞标记抗体,细胞膜阳性,用Zanker’s、Bouin或B5固定液中固定为好。其在低分化和未分化上皮中表达好,但亦可在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恶性横纹肌样瘤中表达。3.波形蛋白(Vimentin,Vim):是一种细胞中间丝蛋白抗体,在多数软组织肿瘤均可表达,但纤维细胞较明显,在一些上皮性肿瘤也有阳性反应。常用作间叶源与上皮源肿瘤的第一线鉴别抗体4.S-100蛋白:是一种周围神经雪旺氏细胞特异标记抗体,后发现对脂细胞、朗格罕氏细胞、肌上皮细胞、黑色素细胞及其肿瘤均可阳性。1.结蛋白(Desmin,

4、Des):平滑肌、横纹肌均可阳性。2.肌特异性肌动蛋白(muscle-specificactin,MSA):平滑肌为阳性。3.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muscleactin,SMA):平滑肌为阳性。4.第8因子Ⅷ,CD34:对血管内皮细胞肿瘤,胃肠道间质瘤标记较特异。注:(1)国际上将百余种标记抗体统称为CD(ClusterDesignation)系列。(2)淋巴细胞标记与R-S细胞多数为膜阳性,而Ig与组织细胞标记为胞浆阳性。(三)、对恶性间皮瘤的鉴别病理医生常碰到的问题是发生于胸、腹膜的肿瘤是转移性腺

5、癌或是其它浆膜腔肿瘤,还是恶性间皮瘤。可以鉴别腺癌与间皮瘤的一组抗体可以鉴别间皮肿瘤和血管源性肉瘤的抗体X-3鉴别腺癌与间皮瘤的抗体腺癌间皮瘤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波形蛋白(Vimentin)+/-+/-癌胚抗原(CEAM7072)+/--LeuM1+/--B72.3+/--Ber-Ep4+/--钙网膜蛋白(Calretinin)-+CK5-+HBME-1-+*血小板调节素(TM)-+**上皮膜抗原(EMA)++分泌成分+-人胎盘产乳素+-Lewisbloodgroupantigen+-

6、*血小板调节素(ThrombomodulinTM)在内皮细胞、间皮细胞、巨噬细胞、室管膜细胞、缄默细胞阳性。**EMA间皮瘤以胞膜阳性为主,腺癌以胞浆阳性为主。X-4鉴别间皮肿瘤和血管源性肉瘤的抗体血管源性肉瘤恶性(纤维型)间皮瘤良性(局限纤维型)间皮瘤CK-+-ACTIN+/-+-CD34+-+第八因子+--(四)肿瘤细胞增殖活性与细胞凋亡标记抗体瘤细胞增殖指数反应细胞增殖活性,是瘤细胞新生(恶性)状况的客观指标,与凋亡指数呈反比关系。常用抗体有:1.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veneuclea

7、rAntigen,PCNA),核阳性。2.Ki-67,Brdu抗体:原要求新鲜组织,新近有Ki-67石蜡切片标记抗体问世。3.细胞凋亡(Apoptosis)标记抗体:开始发现细胞凋亡发生于正常细胞受基因调控性自然性死亡。后发现肿瘤细胞亦可发生,而且某些药物放、化疗亦可诱发细胞凋亡,故成了研究肿瘤发生、发展、治疗的热点。其标记抗体有:(1)凋亡抑制基因蛋白抗体:Bcl-2、Bcl-XL、mtp53。(2)促凋亡基因蛋白抗体:Fas/FasL系统,wtp53、Bax、Bcl-xs、Fas等。Tunel标记。(五)

8、癌基因与抗癌基因,促转移与转移抑制基因蛋白抗体标记。目前应用很多,因方法比分子生物学技术简单,但是这种结果不能直接反应肿瘤基因的活性,只能间接反应肿瘤基因代谢活性,要注意正确评价它的价值。谢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