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词的用法(一)赵洪梅

虚词的用法(一)赵洪梅

ID:42385270

大小:1.43 M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9-14

虚词的用法(一)赵洪梅_第1页
虚词的用法(一)赵洪梅_第2页
虚词的用法(一)赵洪梅_第3页
虚词的用法(一)赵洪梅_第4页
虚词的用法(一)赵洪梅_第5页
资源描述:

《虚词的用法(一)赵洪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虚词的用法赵红梅则 一、用作连词,可表示多种关系。(一)表示承接关系。一般用来连接两个分句或紧缩复句中的前后两层意思,表示两件事情在时间上、事理上的紧密联系。可译为"就"、"便",或译为"原来是"、"已经是"。例如: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鸿门宴》)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石钟山记》)(二)表示假设关系。有的用在前一分句,引出假设的情况,相当于"假使"、"如果";有的用于后分句,表示假设或推断的结果,相当于"那么"、"就"。例如: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向

2、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愚溪诗序》)(三)表示并列关系。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之间(不是表示两个词之间)是并列关系。可译为"就",或不译。例如: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 入则孝,出则弟。(《论语·学而》)(四)表示转折、让步关系。表示意思有转折时,"则"字用在后一分句,可译为"可是"、"却";表示姑且承认一件事,预备下句转入正意时,"则"字用在前一分句,可译为"虽然"、"倒是"。例如: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

3、矣。(《师说》) 其室则迩,其人甚远。(《诗经·东门之》)二、用作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例如: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非死则徙尔。(《捕蛇者说》) 但过午则日光射人。(《虎丘记》) 进则思赏,退则思刑。(《勾践灭吴》)以 一、用作介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例如: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察今》)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余船以次俱

4、进。(《赤壁之战》)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二)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例如: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三)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例如: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四)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例如: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汉书·西南夷传》)(五)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例如:天

5、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周策》)(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二、用作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一)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例如: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越国以鄙远。(《烛之武退秦师》)二)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三)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

6、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例如: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敛赀财以送其行。(《五人墓碑记》) 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触龙说赵太后》)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陈情表》连词,表目的)(四)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例如: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陈情表》连词,因为)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虎丘记》连词,因为)古

7、人……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五)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辞》)之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例如:作《师说》以贻之。(《师说》,代人,作宾语。)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烛之武退秦师》,代指阙秦以利晋这个事件)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勾践灭吴》,代词,他们)(二)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如:均之二策。(《廉颇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