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6 普专 教学大纲

20146 普专 教学大纲

ID:42403909

大小:160.5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9-09-14

20146 普专 教学大纲_第1页
20146 普专 教学大纲_第2页
20146 普专 教学大纲_第3页
20146 普专 教学大纲_第4页
20146 普专 教学大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46 普专 教学大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诊断学》教学大纲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二〇一四年六月22《诊断学》教学大纲(供临床医学专业使用)学时数:128学时(理论88学时、实训40学时)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诊断学》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也是临床各科的基础。《诊断学》课程的基本任务是研究各种临床表现的发生发展规律、机制及建立诊断的临床思维程序,从而以科学态度在各种情况下去认识疾病。课程内容是各科医师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必须理论联系实践,在进行理论课学习的同时必须加强临床实践的训练,在教师带领下反复进行规范化体格检查手法的

2、操作和进行问诊、书写病史的训练,经过上述教学实践,使学生掌握诊断疾病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初步具有收集病史,独立进行全身体格检查和综合分析临床资料的能力,从而为进一步学习临床医学各学科、临床见习与实习奠定基础。《诊断学》主要讲授内容包括常见症状、检体诊断、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及影像检查。学习诊断学的基本要求:①能独立进行系统而有针对性的问诊,能较熟练掌握主诉、症状、体征间的内在联系和临床意义。②能以规范化手法进行系统、全面、重点、有序地体格检查。③熟悉血、尿、粪,浆膜腔积液、脑脊液、肝功、肾功、免疫学、酶学等常用实验室检查的

3、目的和临床意义。了解现代化自动生化分析仪器的操作程序及原理,并掌握实验结果对疾病的诊断意义。④掌握心电图机的操作程序,熟悉正常心电图及异常心电图的分析。能辨认心肌供血不足、心肌梗死、房室肥大,期前收缩、心房及心室颤动和传导阻滞等常见的心电图改变。⑤能将问诊和体格检查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写出格式正确,文字通顺,表达清晰,字体规范,符合要求的完整病历和本教材所推荐的表格病历。⑥能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所提供的资料,进行分析提出诊断印象或初步诊断。本大纲按照“全国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规划教材《诊断学》”编写。临床医学专业本课程总学

4、时128学时,其中理论88学时,实训44学时,采取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实训等形式,考核方式为考试。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绪论【目的要求】阐述诊断学是医学教育中从基础过渡到临床的桥梁课程,是临床各专业学科的重要基础。它是培养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基本技能的关键学科。强调指出掌握正确的问诊和系统体格检查的重要性,任何情况下都不容忽视;在获得病史和体格检查结果的基础上正确选择实验检查项目和正确评价其结果也十分重要;此外,还必须建立客观的临床思维方法方能达到正确认识疾病的目的。  培养良好的医师素质也是诊断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学内容】诊断

5、学的发展史。学习诊断学的意义。诊断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与作用。诊断学的基本内容:常见症状、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肺功能检查、病历书写与诊断思维方法,并概要介绍诊断方法的新进展。学习诊断学的方法和要求。【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计划学时】2学时。22第一篇问诊与常见症状第一章问诊【目的要求】问诊即病史采集,是了解疾病发生、发展,诊治经过,既往健康状况等的重要方法,也是医生诊治疾病的第一步。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问诊的内容,熟悉问诊的概念、重要性、方法与技巧,了解特殊情况下的问诊技巧。【教学内容】一、主要教学内容:1.问诊的重要

6、性。2.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3.问诊的内容:3.1一般项目;3.2主诉;3.3现病史;3.4既往史;3.5系统回顾: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生殖系统、消化系统、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及代谢障碍疾病等;3.6.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及生育史、家族史。4.特殊情况的问诊技巧。二、重点掌握的知识点:问诊的内容。三、难点:1.主诉的提炼。2.现病史的内容与既往史的区别。【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实训练习【计划学时】4学时,其中理论2学时,实训2学时。第二章常见症状【目的要求】以临床常见症状为代表,讲述症状的临床表现及其与机体的病理生理或病理解剖学改变之间

7、的联系。要求学生能掌握常见症状的各种特征,并能做到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并掌握其出现原因、发生机理;使学生充分了解症状分析对疾病诊断的重要作用;并学习如何围绕有关症状进行问诊。【教学内容】第一节发热一、概念及发生机制发热激活物、内生致热原、产内生致热原细胞、体温调节中枢(视前丘下丘脑前部)、体温调定点上移。二、病因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无菌坏死物质吸收、超敏反应、内分泌与代谢障碍、皮肤散热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三、临床表现发热的临床分度、发热过程、常见热型及其临床意义。急性发热、长期发热和长期低热。四.问诊要点尤其

8、是感染性发热的问诊要点。五.检查要点体格检查,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第二节咳嗽与咯痰一、概念及发生机制咳嗽,干性、湿性咳嗽,咯痰。22二、病因呼吸道疾病、胸膜疾病、心血管疾病、中枢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