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第9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讲农业地域类型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第9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讲农业地域类型

ID:42425455

大小:299.28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9-14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第9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讲农业地域类型_第1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第9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讲农业地域类型_第2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第9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讲农业地域类型_第3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第9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讲农业地域类型_第4页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第9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讲农业地域类型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部分人文地理第9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讲农业地域类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二讲农业地域类型实战演练:::强技提能[基础巩固组](2017•北京海淀区期末)下图中甲、乙、丙三地属于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读图,回1.与甲地相比,丙地()A.劳动力充足,生产规模大B.市场广阔,农产品商品率咼C.工业发达,机械化水平高D.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产量高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春旱严重,影响冬小麦返青B.乙地交通的改善,削弱了产品对本地市场的依赖C.丙地光照充足,农作物一年三熟D.三地自然条件的差异,决定其农业地域类型不同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甲位于东北平原,丙位于长江沿岸。甲地地广人稀,机械化水

2、平高,生产规模大,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丙地为季风水田农业,人口密集,小农经营,机械化水平低,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因此A、B、C项错误,D项正确。笫2题,甲位于东北地区,春季有季节性的积雪融化,因此春旱不严重,且该地区种植的是春小麦,A项错误;交通条件的改善利于农产品的运输,因此可以削弱产品对本地市场的依赖,B项正确;丙地位于长江沿岸,农作物一年两熟,C项错误;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与白然和社会经济条件都有关系,D项错误。答案:l.D2.B(2017•湖南名校联考)下图表示某城市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般

3、模式。据此回答3〜4题。城市O鲜花蔬菜的销售方向城区0o外销*内销1.阶段I,鲜花和蔬菜产区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劳动力充足B.接近消费市场C.自然条件优越D.种植历史悠久2.以下地区的农业生产与阶段II的生产特点不相符合的是()A.古巴的蔗糖生产B.巴西的咖啡生产C.缅甸的水稻生产D.澳大利亚的羊毛生产解析:第3题,阶段I,鲜花与蔬菜产区分布在城市附近,产品主要内销到城市,说明鲜花和蔬菜产区的形成是为了接近消费市场,故B项正确。第4题,阶段II,鲜花、蔬菜主要销往外地,说明该地鲜花和蔬菜产量大且具有市场竞争优势

4、。四个备选项中缅甸属于发展中国家,同吋生产水稻主要是自给自足,故与阶段II特点不相符。其他三个地区的农业生产产品都是而向世界市场的。答案:3.B4.C(2016•昆明模拟)下图是①②③地区农业基本情况的比较图。读图,完成5〜6题。3.①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B.混合农业D.乳畜业A.季风水出农业C.商品谷物农业4.提高③地区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是()A.提高机械化程度B.充分利用水资源C.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D.合理开垦当地土地解析:笫5题,根据图中坐标可以看出,①地区种植业比重很高、畜牧业比重低、商品率低,符合

5、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第6题,③地区畜牧业比重很高,种植业比重很低,且商品率很高,故应该为大牧场放牧业。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是提高③地区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答案:5.A6.C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据报道,按照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5年我国已建成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m,2020年力争全国建成8亿亩高标准基本农出,为国家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材料二我国商品粮基地分布图。材料三我国屮长期粮食消费预测表。项目2010年2020年2030年人口(亿人)14.4215.4716.00粮食总消费量(亿千克)60566

6、8387360人均粮食消费暈(千克)420442460(1)判断甲、乙两商品粮基地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2)与丙相比,甲商品粮基地发展农业的区位优势有哪些?(3)由材料三分析我国粮食消费的基本趋势,并分析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4)目前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不容乐观,应采取哪些措施保障粮食安全?解析:第(1)题,甲位于东北地区,主要发展商品谷物农业;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应主要发展季风水田农业。第(2)题,甲商品粮基地发展农业的区位优势可以从自然条件(降水丰富或水热组合好;河网稠密,灌溉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和社会经济因素(经济

7、发达,工业基础好;交通便捷;接近市场)方面分析。第(3)题,根据表格可知,粮食消费既包插总消费量,也包括人均消费量。人均消费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生活水平提高。第(4)题,粮食问题的解决应立足国内,考虑耕地保护、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政策、科学技术等方面,同时,也可以考虑部分进口。答案:(1)甲属于商品谷物农业,乙属于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2)距海近,降水丰富(或水热组合好);河网稠密,灌溉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经济发达,工业基础好;交通便捷;接近市场。(3)趋势:粮食总消费量和人均消费量都上升。原因:人口增加,粮食

8、总消费量上升;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提高,人均消费量上升。(4)保护耕地;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做好粮食储备工作;拓宽粮食进口渠道等。[能力提升组](2017・河北沧州摸底)下图是综合世界部分国家农业经营特色划分而成的四种农业类型,包括亚洲型、欧洲型、非洲型、新大陆型(北美洲与大洋洲)。据此完成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